文档介绍: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为有效处置公司突发性事故和事件,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和尽 量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限度,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立足自 救、统一指导、职责分工”的原则,特制订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
一、事故分类
1、渴等时,
应自行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休息,并饮用冷盐开 水,冷水洗脸或吹电风扇等。
中度中暑的救护: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
服,用冷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吹电风扇等方法降温。
严重中暑的救护:如果是严重中暑,就要用冷水冲淋或在 头、颈、腋下、大腿放置冰袋等迅速降温。
如果中暑者能饮水。则让他喝冷盐水或其他清凉饮料,以 补充水分和盐分。
对病情较重者,应迅速转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 我公司常用化学品有:氯甲烷气体、硫酸、碱。
二、 化学事故的特点
化学毒物经大量的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土壤或食物,而 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引起群体中毒甚至死亡 事故的发生,称化学事故。
三、 化学事故的后果
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
四、 化学事故救援的特点
针对化学事故的特点和后果,可以看出应急救援的方法除通用的救 援方法外,还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现场灾情控制-现场急救-医院救治-配置个人防护用品
五、 染毒区域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
做好个人防护。
迅速判明上风向。撤离现场的人员应迅速判明风向,可利用 旗帜、树枝、手帕来辨明风向。
防止继发伤害。染毒区人员应尽可能利用交通工具向上风作 快速转移。撤离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毒源中心区 域或危险地带,防止发生继发伤害。
应在安全区域实行急救。遇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应立即将其 运离染毒区后,就地实施人工心肺复苏,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前来 抢救,或者边做人工呼吸边就近转送医院。
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染毒区人员应在自救的基础上,帮助同 伴一起撤离染毒区域,对于已受伤或中毒的人员更是需要他人的救 助。
六、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的注意事项
救援人员进入染毒区域必须事先了解染毒区域的地形,建筑 物的分布,有无爆炸及易燃烧的危险,毒物种类及大致浓度,选择 合适的防毒用品,必要时穿好防护衣。
应至少2-3 A为一个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 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进入染毒区的人员必须明确一位负责人,指挥协调在染毒区 域的救援行动,最好配备一部对讲机随时与现场指挥部及其他救援 队伍联系。
七、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要点
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的场所给予吸氧,脱除污 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 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
20分钟, 并考虑选择适当的中和剂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 要优先迅速冲洗。
保护呼吸道畅通,防止梗阻。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 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皮肤污染冲洗不够时要继续冲洗或中 和。经口中毒,毒物为非腐蚀性,立即用催吐或洗胃以及导泻的办 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但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一般不提倡用催吐 与洗胃的方法。
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 性。通过输液、利尿、加快代谢,用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入人 体内的毒物。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
八、化学烧伤状况:
化学性烧伤为人体接触某些强腐蚀性化学物所引起的损伤。在 局部可因热力作用,化学刺激、腐蚀等造成皮肤、粘膜灼烧,同时 还可因吸收造成全身中毒。
1)酸类烧伤:例如接触到硫酸,烧伤局部会红肿痛,重者起
水泡,呈烫伤症状。
2) 碱类烧伤:烧伤局部皮肤粘滑或如肥皂样感觉,严重时会 出现小泡,疼痛较剧烈。
3) 无机物烧伤:例如铭酸、重铭酸钾等铭化合物对粘膜有剧 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铭的化合物可以致癌,吞服中毒。
4) 有机化合物烧伤:例如接触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会使皮 肤干燥、破裂。
九、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救治非常重要,处理恰当可阻断或减轻中毒 病变的发展;反之,则可加重或诱发严重的病变。
一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早期安静休息,常可避免肺水肿发 生,如休息不当活动太多,精神紧张往往促使肺水肿的发生。
中毒病情有时发展较快,故需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并随时 掌握主要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治疗中还应预防继发性或并发性病变。如中毒性脑病进展期 应防止呼吸中抑制及脑疝形成,昏迷期应防止继发性感染。
恢复期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都未恢复时,应防止发生其他意 外(如跌伤)。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