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2).ppt

格式:ppt   大小:2,450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2).ppt

上传人:taoapp 2022/6/23 文件大小:2.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池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张岚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及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等。葡萄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尤其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新生儿脑组织中的葡萄糖储备量池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张岚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多发生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及新生儿缺氧窒息、硬肿症、感染败血症等。葡萄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尤其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新生儿脑组织中的葡萄糖储备量极少,但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
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一长,就有可能造成脑组织细胞变性损伤,对新生儿的日后神经系统发育构成不利影响。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葡萄糖产生过少和需要增加:见于出生时窒息、饥饿、新生儿败血症、缺氧、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小于胎龄儿和先天性内分泌紊乱、代谢缺陷病等。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肝糖原,脂肪、蛋白储存少,糖异生途径中酶活力 低,如小于胎龄儿;
②热卡摄入不足,代谢率高,糖的需要量增加,糖异生作用缺陷,如败血症、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等;
③无氧代谢耗氧量高,加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糖耗用增加;④胰高糖素缺乏,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糖原累积病、先天性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缺陷等,常出现持续顽固的低血糖。
2、葡萄糖消耗增加:多见于糖尿病母亲婴儿、RH溶血病、Bechwith综合征、母亲输注葡萄糖、窒息和婴儿胰岛细胞增生症等,均由于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国内目前比较一致,全血血糖<(40mg/dl)即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以无症状多见,少数出现症状,有症状亦为非特异性,表现为:
1.症状多发生在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表现为反应差或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等。经补糖后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低血糖症多为暂时的,如反复发作需考虑糖原累积症、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胰高糖素缺乏和皮质醇缺乏等。
2.也有表现激惹、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昏迷、眼球异常转动、心动过速,有时多汗、面色苍白和体温不升,兴奋和惊厥,以微小型和局限型惊厥为多见。
3、另有一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哭声弱、拒乳、肌张力低下,面色苍白、低体温、呼吸不整、暂停、发绀等;严重者出现震颤、惊厥、昏迷等。发病多在出生后1~2天,结合血糖监测可作诊断。
临床上常用纸片法。微量血糖仪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检测血糖及静脉血监测。要求生后1、3、6、9、12、24h早期定时监测或入院新生儿当时及定时监测。
血糖值<(40mg/dl)不管有无症状均需治疗
 无症状性低血糖:可口服10%葡萄糖5~10ml/kg,每2~3hl次;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速率为6~8mg/(kg·min),4~6h测血糖,调节静脉注射速率,维持24h后停静滴改服上述糖水1d;能进食者喂母乳或鼻饲配方奶。
症状低血糖:缓慢静脉注射25%葡萄糖2~4ml/kg,以1ml/min速率注入;随后继续用10%~12%葡萄糖8~10mg(kg·min)静脉滴注,定时监测血糖,以输液泵控制速度,血糖稳定24~48h后改用5%葡萄糖维持逐渐减量一般2~3d治愈;尽早开始进食母乳或配方乳。
持续或反复严重低血糖:
如治疗3d后血糖仍不能维持,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泼尼松1mg/(kg .d),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h停止,一般用数日至一周。
高血糖素:-,必要时6h后重复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肾上腺素、二氮嗪和生长激素:仅用于治疗慢性难处理的低血糖。
1、补充能量:
① 生后能进食者应提倡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 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
② 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③ 静脉输注葡萄糖时严格执行输注量及速度,应用输液泵控制并每小时观察记录1 次;
2、注意保暖:根据患儿体重、体温情况,可给予热水袋或温箱保暖。
3、观察病情:
① 观察患儿神志、哭声、呼吸、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如发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拍背、弹足底刺激等初步处理;
② 根据患儿缺氧程度,合理给氧。
③定时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输注量和速度。防止治疗过程 中发生医源性高血糖症。
④每日记录出入量和患儿体重。
4、控制感染: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儿用具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