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谈长江三峡两岸地质灾害治理应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长江三峡两岸地质灾害治理应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doc

上传人:apanghuang32 2017/5/19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长江三峡两岸地质灾害治理应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谈长江三峡两岸地质灾害治理应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论文关键词:长江三峡灾害治理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论文摘要: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理应与景观的保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长江三峡地质灾害与景观建设的有机合, 对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质量、节省投资、保护和优化三峡景观均有利。在实行地质灾害治理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要注意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景观规划师、人文社科专家与生态学家的积极作用, 使三峡工程竣工后, 其诱人的景观成为世界高山峡谷的自然景观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一) 作为世界著名的山地峡谷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具有其它风景名胜区所无法取代的景观品质。但长江三峡同时又是一个水上交通要道, 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长江三峡大坝竣工蓄水后, 其水上运输量必将大大增加, 由于水位升高而产生的水力侵蚀作用和每年必须进行的蓄清排洪而产生消落带所必然带来的地质影响,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 2 (如危岩垮塌、山地滑坡等) 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会对安全运输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还会对长江三峡两岸景观产生破坏性作用。为了确保长江三峡的安全运输, 为了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品质不受到重大影响, 专家学者们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对从宜昌到重庆长江两侧近 600 公里河岸的色岩垮塌部分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重点地段还制定了治理方案, 在一些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已进行了有效的地质灾害治理。但是,目前对长江三峡两岸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一个问题,即: 仅注重了对地质灾害本身的防范与治理, 而忽略了对长江三峡景观点的保护与建设。无论是奉节县沿江公路的护坡加固, 还是巫山长江南岸的滑坡整治, 抑或西陵峡靠南津关段因开山采石而导致的山体滑坡的治理, 都是仅从单纯的地质灾害治理角度出发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必须认真思考与决定的重要问题,即: 对长江三峡两岸的地质灾害治理,究竟应以什么指导思想来进行? (二) 笔者认为,对长江三峡两岸的地质灾害治理,应以既确保长江三峡水库与长江航道的安全, 又有利于三峡两岸的景观品质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来进行。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必须在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充分考虑长江三峡的景观因素。也就是说, 应把长江三峡的地 3 质灾害治理与长江三峡的景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的基本理由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是由长江三峡地区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正如上文所言,长江三峡不仅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要道,同时更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峡谷风景名胜区。从某种角度而言, 长江三峡的著名, 并不是因为它是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而是因为它特有的壮丽景观。所以, 对长江三峡的地质灾害治理就不能与一般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等同看待, 如果人们在为确保长江航道的交通安全而在治理地质灾害的过程中,破坏了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观, 岂不得不偿失?根据专家们的调查考证, 从三斗坪到重庆的近 600 公里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滑坡、崩塌点 214 处,点距面积 50 余平方公里, 体积达 13 亿立方米, 泥石流地段总数达 271 处,体积达 亿立方米,如果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 都仅从单纯的工程角度出发, 而不从景观建设角度出发, 那么, 在这近 500 处的地质灾害整治完成之后, 三峡两岸必将千疮百孔, 满目疮痍, 那里还会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