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哈哈小人的教学设计
篇1:《哈哈小人》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改变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发觉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改变规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发觉上述改变的规律,并能依据规学中出彩,其实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现场的喧闹和丰富,更多的是看它的有效性。通过这个活动,我也起先思索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孩子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
篇2:哈哈小人的教案
一、 活动目标
1. 尝试绘画哈哈小人,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改变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 感 受小人不同的改变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打算
幼儿用纸、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今日我们就来画小人,画什么样的小人呢,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二)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 提问:什么是顶天立地?
2. 幼儿在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三)视察探讨,发觉“小人”造型的改变与折纸的关系
1. 幼儿其次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 。
师:这次我们画在黄色的纸上,要求:一画的顶天立地,二是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小人,三是不要打开这张纸。
2. 幼儿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 幼儿视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改变。
4. 幼儿思索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引导幼儿发觉“小人”的改变,并尝试找寻其中的隐私。
总结:原来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就能变长。
5.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老师引导幼儿视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四)观赏作品,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 幼儿观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觉别出心裁之处。
2. 幼儿再次思索新的问题并延长操作。
延长活动:假如把纸再怎么折,或尝试画别地东西,又会有什么好 玩的发觉呢?
篇3:大班美术主题教学:哈哈小人
大班美术主题教学:哈哈小人
【教案目的】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改变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究,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打算】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调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视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1、师:今日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挚友,他听说大三班的小挚友本事很大的,所以要考考你们。你们听好他的要求,
就能和他一起做好玩的嬉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细致视察“小挚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挚友造型。留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视察到的小挚友画在这张纸上。
(2)老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视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视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比照。
二、视察探讨,发觉人物造型的改变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其次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挚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留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老师视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细致。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师:你画的小挚友怎么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题四:有没有方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视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挚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挚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嬉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激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别出心裁,改变最有创意。
三、观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观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觉别出心裁之处。
2、思索新的问题并延长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