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47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平平库 2022/6/23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线是:以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发觉数学,激发数学爱好;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去探究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特征是……”。“多称职的老师啊!讲得真好!”我适时评价。生2说:“本单元我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它是由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导来的。”生3马上举手说:“假如由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推导的话,圆柱的体积还可等于底面周长的一半乘半径乘高。”生4立马站起来说:“假如以半个侧面为底面积,半径为高的话,圆柱的体积还等于1/2个侧面积乘半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再让别的学生来评价哪位“老师”讲的最好,为什么最好,这样又熬炼了其他学生倾听、评价以及说的实力。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中。学生不仅敢说了,而且是争辩着说;学生不仅敢评价了,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评价。如此一来,不正好达到了复****本单元的目的了吗?明显教学效果要比老师引导着学生复****好得多。


二、构建数学思维模式,引导学生会“说”
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只会把题目解答出来,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为此,我们就要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构建数学思维模式,让学生通过一个比较详细的感性相识的“台阶”去相识和理解题目的本质。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有这样的两类题目“光明畜牧场养了900头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头?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头?”有的同学很简单把两题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学即使会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我认为,教学时我们应多和学生沟通每一题的思索过程,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楚地思索模式。如老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回答。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带有百分数的条件不同)第一题“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奶牛)奶牛的头数知道吗?(不知道)可以怎么办呢?(把它设为X,再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其次题“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谁看作单位“1”呢?(肉牛)肉牛的头数知道吗?(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头数也就是谁的25%?(900头的25%)可怎么列式呢?(干脆列乘加算式就能解决)。在明白了思索方法之后,老师和学生可一起归纳出思索模式: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分析关键句,找到作为单位“1”的量,再看看作为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假如已知就干脆用算术方法解答;假如未知,还是列方程解答比较好。所以找到单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还是未知,是两类题目解法的分水岭。利用这种引导学生说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题目的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解题过程。长期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就会渐渐说得有条有理,必定也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将使学生的思维实力得到发展。


三、创设有效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爱“说”
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感爱好、簇新的素材创设有效情境引入新课,是使学生爱“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喜羊羊请懒羊羊吃蛋糕,懒羊羊很贪吃。喜羊羊分给他一个蛋糕的1/3,他嫌少;于是喜羊羊分给他这个蛋糕的2/6,他还不满意;后来喜羊羊分给他这个蛋糕的3/9,懒羊羊满足地笑了,觉得自己赚了一个大便宜。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赚了便宜吗?”从学生熟识的动画片入手,立马激发了学生的学****爱好。使他们爱开口回答问题。生1说:“没赚到,懒羊羊虽然拿的份数多了,但是分的总份数也多了。”生2说:“他拿的每份变小了,所以没有赚到。”生3说:“我觉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样多。”趁热打铁,当学生“七嘴八舌”揣测时,再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操作一下,通过比较发觉三个分数其实是一样大的。古话说:“擅长始者,胜利已半”。本节课因为创设了这样一个有效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爱好和求知欲望,启迪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爱开口回答问题,于是很简单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说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仔细地完成。我们要激励、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依次地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依据学生的语言表达刚好订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促使他们的思维更加严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