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家评审意见
2
休闲渔港城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2017年6月27日,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主持召开了《休闲渔港城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速为173cm/s,垂线最大流速为144cm/s。海域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调查显示各站位涨潮垂线平均流速均介于87~112cm/s,落潮垂线平均流速均介于64~101cm/s。
调查海域含沙量较高,从平面分布上西侧海域含沙量总体高于东侧,垂向分布则具有表层低、底层高的显著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季低、冬季高的特征。含沙量在一个潮周期内无十分显著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大潮时半潮面附近含沙量较高,低潮位附近含沙量较低。
根据多年工程海域及前沿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工程海域附近-5m以浅岸线变化幅较小,等深线平面摆动幅度一般小于100m,说明工程区附近岸滩较为稳定。同时工程海域前沿的金山深槽近年来也较为稳定,使工程海域岸滩演变受金山深槽的影响相对较小,工程涉及海域岸滩冲淤幅度较小,岸滩总体稳定。
2014年5月工程调查海域中pH、溶解氧、石油类、镉、铬、铅、砷、铜、锌、汞、镍等因子可满足一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CODMn满足二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无机氮、磷酸盐总体上为劣四类。
2014年11月,调查海域中pH、溶解氧、石油类、镉、铬、砷、锌、镍等因子可满足一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铜、铅、汞满足二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CODMn满足三类海水功能区水质类别的要求;无机氮、磷酸盐总体上为劣四类。
7
海域沉积物各评价因子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满足相应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
5、海域生态环境质量
浮游植物:2014年5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18属25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布氏双尾藻、琼氏圆筛藻和虹彩圆筛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各项生态指标值偏低。2016年11月,海域所采样品中发现浮游植物4门14属23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虹彩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差”的水平。
浮游动物:2014年5月调查海域鉴定浮游动物1大类10种,优势种为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和真刺唇角水蚤,均为桡足类。2016年11月,浮游动物经鉴定共出现5个类群8种,优势种分别为卡玛拉水母、真刺唇角水蚤、虫肢歪水蚤、长额刺糠虾。
底栖生物:2014年5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11种,7个类群15种,生物优势种为丝异须虫和钩虾。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个/,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较为贫瘠。2016年11月调查期间,共出现底栖动物4个类群5种,/m2,优势种为黑龙江河篮蛤和圆锯齿吻沙蚕,调查区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物种丰富度较低。
2014年5月调查海域潮间带3条断面共鉴定潮间带生物4个类群22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个/。2016年11月,调查海域附近的三条潮间带断面经鉴定共出现潮间带底栖生物5个类群12种,/m2。
鱼卵仔鱼:2014年5月采集的鱼卵、仔稚鱼共计5科7种,./m3,./m3;2016年11月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样本。
7
游泳动物:2014年5月工程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拖网调查共鉴定渔获物19种,其中鱼类12种,虾类4种,蟹类3种。2016年11月工程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中共鉴定渔获物23种,其中鱼类15种,虾类5种,蟹类3种。工程海域渔业资源春秋两季调查结果显示,×103ind./km2。
工程区域内现存植被主要为次生自然植被,以盐生灌丛湿地植被型中的盐地碱蓬群系、禾草型湿地植被型中的芦苇群系和互华米草群系为主,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
鸟类现场实地调查中,共发现有各种鸟类栖息共计20种。其中,以牛背鹭、池鹭、金腰燕、家燕4种夏候鸟数量最为丰富。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夏季鸟类组成与上海市各区县及金山区域的历年多次调查记录之间没有太大变化。
项目于2017年2月27日~2月28日开展了一期水文、泥沙现状调查,另外引用了工程海域2014年5月的水质、沉积物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和2014年11月水质、沉积物环境监测调查资料,2016年11月在工程海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