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基坑支护(锚杆)专项施工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78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坑支护(锚杆)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2/6/24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坑支护(锚杆)专项施工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 ・・ 制核批 编 审 审
编制日期:二。一三年三月一日
目 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粒,中等——高压缩 性。
卵石土 (Q4al):褐色,卵石含量为50%-60%。
石灰岩(C):灰色,灰白色,浅灰色,岩石较硬,中微风化,岩体基本 质量等级为III级。
2、 地下水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赋存于圆砾层空隙中,水量较小;其次为 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二类地下水有水力联系。当大幅降低地下水位时,可能 对周边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地基沉降,开裂,甚至塌陷,因此不能大量 抽水,以避免大幅度降低地下水位。
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 性。
第二章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一、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本工程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周期短,综合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以及相关 工程经验分段对基坑进行支护。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根据 地质条件分段进行设计和验算,北地块基坑的西面深度为12. 2米,采用分阶土 钉墙支护+预应力中25锚杆支护,其他东、南、,采用一阶 土钉墙支护。
南地块基坑的支护高度12. 3m〜11. 3m,北面、西面采用分阶土钉墙支护+预 应力中25锚杆支护,南面东面采用一阶土钉墙支护。
在南地块进行土方分级开挖分层支护时,西面边坡种子公司地面及墙体出现 一些裂缝,对北面院内进行了注浆处理,西面进行预应力中
28锚杆加25b槽钢 加固,二排15米。效果较好,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沉降观测未发现有位 移和沉降。
二、 基坑地下水治理
1、 在基坑底修筑排水沟,尺寸300X300,按3%坡度流向集水井中,排水沟 采用M7. 5水泥砂浆,MU10红砖砌筑,M10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NIOmm。
2、 根据基坑内实际情况,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每80米设置一个,当水 量大时适当增加。尺寸1000X 1000X 1000mm,用M7. 5水泥砂浆、MU10红砖砌筑, M10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NIOmm。
3、 距坑边Im范围内,地面喷射厚100的素磴,以作防水。同时做好坡顶和 坡脚的排水工作。截水沟采用M7. 5水泥砂浆,MU10红砖砌筑,M10水泥砂浆抹 面,抹面厚度NIOmm。
4、 桩间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间距见桩间防护大样图。
5、 在土钉墙坡面设置适量的泄水孔,水平间距为2. 5m,泄水孔端部用土工 布包表。
6、 如基坑内的水量较大,利用事先贮备的抽水泵24小时专人负责抽水, 并注意天气预报情况。
7、 基坑侧壁有透水点,可采用水玻璃浆液堵塞或采用桩前增设排水管排泄。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项目班组组织和管理
1、施工管理机构
根据工程的特点,为了确保优质、高效、如期地完成工程,将组建强有力的 项目管理班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对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进行整体部署和综合 管理。
建设单位 政府主管部门
监理单位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财务部 —— ►计量合约部—— —工程技术部—— IV试验室 —— I物质供应部—— 1安全保卫部—— ►协调部 ——
——土方施工队
——挂网喷锚施工
——锚杆土钉施工队
杂工班组
、施工管理目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具体工程量,以及业主进度计划的要求,本公司 要配备好各种资源,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监控,确保 进度计划如期实现,我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利用成熟施工工艺和技术优势,科 学地组织交叉流水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以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 工程质量、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1、 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标准:工程质量要求一次验收合格,并且严格按照IS09001-2000《质 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按照设计图纸和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 范、规程进行施工,按照有关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标准进行评 定,按照有关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确保质量目标的 实现。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在工程施工中,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以风险控制为管理核心,以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努力创建一流安全文明施工现场,实现以下健康 安全管理目标:
a) 杜绝发生一般事故等级以上的伤亡事故;
b) 不发生一般及以上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
c) 不发生火灾事故;
d) 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e) 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坍塌事故;
f) 不发生违章作业事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