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篇一:海尔砸冰箱事例】
85年海尔“砸冰箱”事件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主要生产单
缸洗衣机,那时候是依据一等品、二等
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海尔砸冰箱事例
【篇一:海尔砸冰箱事例】
85年海尔“砸冰箱”事件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主要生产单
缸洗衣机,那时候是依据一等品、二等
品、三等品、等外品对分类
的。原由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方才改革开放,物件缺少造
成市场非
常好,只要产品还能够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送出厂门,并且绝对有
市场,绝对卖得掉。就是连等外品都能够销售得出去。实在卖不了
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职工
自用,也许送货上门半价卖掉。
1984
年
末张瑞敏到厂今后,他们班上班后屡次给大家
上质量课,学习日本
质量管理知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应该说,质量管理的一种方
法,
职工经常简单学会,但是,大家质量意识的提升,却不是一时半刻
所能改变的。
由于,在职工的脑筋里整天是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的,
固有的产质量量观点很难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但是,张瑞敏却坚持说:这些冰箱一定就地销毁。他随手拿了一把
大锤,照着一只冰箱,咣咣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的稀吧烂,尔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片刻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一个的都眼里呜咽了。固然一台冰箱当时才800多元钱,但是,职工每个月的薪水才40多块钱,一台冰箱是他们两年的薪水呀。张瑞敏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确定质量方面的一种
理念:“出缺点的产品就是废品”。今后我们的产品不能够再一、二、三等品、等外品的分类了。我们的产品就分合格品、非合格产品。
市场只有合格品,非合格品就不能够进入市场,要再进入市场,就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他还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完美质量管理制度,今后谁重生产了这样的冰箱,责任由自己负。
由此,大家开始理解,海尔的前程与有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是息息
相关的,必然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冰箱总厂的老职工胡秀英说:“忘不了那深重的铁锤,高高举起又狠狠落下,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瞬间间成了一堆废铁。
76它砸碎的是我们陈腐的质量意识,唤醒了我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素质的意识。
有了质量,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全部。
”在这个事件中,张瑞敏带头扣掉了自己当月的薪水,以做警戒。这
一事件作为海尔创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镜头,也成为海尔发展史上的经典事例。
应该说砸冰箱这件事,给海尔全体职工思想造成了强烈的震惊,员
工的质量意识有了宽泛的提升。她用一把有形的锤子,砸醒了全体
职工的质量意识,第一次在中国企业的职工中成立起争创一流的观点。确实,海尔的这一锤也劝告全体海尔职工: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职工。一旦成立这类观点,职工们的生产责
任心迅速加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精巧化,零缺点”变为全体职工发自心里的愿望和行动,进而使企业确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