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 》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 》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5/20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 》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的论文【摘要】本文尝试引鉴逻辑的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语义蕴涵主要是解释蕴涵, 解释蕴涵完全抛开表层形式,只凭对语句语义的理解而进行。运用解释蕴涵可以作语义鉴别和语义比较。语义鉴别是对单个语句的语义性质进行认定,可将语句区分为单义句、歧义句、重复句、矛盾句等;语义比较是对多个语句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认定,可将语义关系区分为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等。【关键词】语义蕴涵虚指蕴涵解释蕴涵单义句歧义句重复句矛盾句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运用现代语义理论对汉语语义进行分析是个新课题。以语义场理论为代表的结构语义学派于30年代出现,是现代语义学兴起的标志,但是无论德国的特里尔( j· trier )还是英国的乌尔曼( s· ullmann ),他们的语义研究都只是限制在词(或小于词)一级上进行。直到60年代卡兹( j· katz )、福德( j· fodor )创立“解释语义学" 和莱可夫( g· lakoff )、麦考莱( j· mccaent )便是被引用来对语句语义进行分析的一种逻辑方法。本文尝试引鉴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一、语义蕴涵对自然语言语义进行“蕴涵" 分析,不能直接套用逻辑蕴涵,逻辑蕴涵是建立在真值理论基础上的。“蕴涵,即‘ p蕴涵q ’,或‘如果p那么q ’。其意义是‘如果p 不是假的,则q是真的’或‘或者p是假的,或者q是真的’。"[①]这就是逻辑上所称的“实质蕴涵", 由此可以引出“假命题蕴涵一切真命题,真命题为一切命题所蕴涵" 这一“蕴涵怪论" 。这里说的“真"、“假" 并非语句所陈述的事实上的真假,它与自然语言的语义并无直接联系,因而是不可理解的,这种蕴涵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被引用来进行语义分析。“蕴涵" 最基本、最简单的关系是“ p真必然q真" ,避开抽象的纯真值解释,将“真"、“假" 理解为直观的事实反映,即语句的具体内容, “蕴涵" 也就可以应用于语义分析了。为与逻辑学中的“实质蕴涵" 相区别,拟将语义间的蕴涵关系称为“语义蕴涵"。语句是事实情况的反映,语句语义实际就是关于事物情况的各种“信息"。“当语句‘p’在语义学上蕴涵语句‘q’时,语句‘p’所传递的信息包含着语句‘q’所传递的信息。"[②] 这是对语义蕴涵最简明的阐述。p的信息包含着q的信息,p如果是真的,q也就必然是真的, “ p真必然q真" 的蕴涵关系自可成立。设语句p为“王前是翻译家" ,语句q为“王前懂外语" ,显然,p 的信息包含着q的全部信息,而且 p语句是真的,q语句必然也是真的,这就可以说,在语义上,语句p对语句q有蕴涵关系,或者说语句p 蕴涵语句q。“一句陈述句的蕴涵命题就是离开任何语境可以从句子本身推理出来的那些命题;只要那个句子本身表达一个真实的判断,其蕴涵命题必定真实。"[③] 从这一阐述中,可以析出语义蕴涵应具有的条件: (一)离开具体的语境,在同一个可能世界中进行讨论,即排除语境因素,独立分析语义,不涉及语用问题。(二)必须具有“ p真,那么q真" 的依存关系。为叙述方便,本文拟将语句p称作“源语句" ,将其所蕴涵的语句 q称作“蕴涵语句" 。还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称的“语句" 绝非语法意义的“句子" ,它是语义单位,即语义学上所称的“义句" ,或者说是具有逻辑意义的语句,即“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