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41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上传人:爱的奉献 2022/6/24 文件大小:4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原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2)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周代 ——都邑,都是奴隶主的驻地,邑包含都,不仅指城市也泛指所有居民点。城郭均
是防御性的,城在郭中,城在内而郭在外,奴隶主贵族居城与居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以上四种用地合称居住区用地
(5)其他用地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 又有点缀、 装饰和美化作用的、 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的统称。

容积率: 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 (万 m2/hm2 ),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各类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个

%)
%)
/ 户)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地面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个

/户)
限高:允许的建筑屋顶最大高度(米)

居住区规划任务简单地讲,就是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

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对外出入口的位置、泊车量和停车场;
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分布、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8)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 2 、以居住组团为 规划基本单位 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

1、社区发展原则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德国社会学家
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和认同感。
社区发展要点: ( 1)、社会关系是指一定地域内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和协作;
2)、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现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 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不冲突的****俗和宗教信仰。
1)需求层次理论: 1954 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
学说, 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分别是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适居性:卫生、安全、方便、舒适
3)识别与归属: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反映的是人对居住环境所体现的自身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的需求。识别性依靠特征,归属感依靠场所。
4)文化与活力
2、生态优化原则
(1)设备方面
屋顶绿化系统:建筑群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屋顶加建
U 型混凝土板槽,覆土
200 以上,改
善景观和气候
窗墙保温系统: 墙体材料中加保温材料, 外窗加平移式遮阳窗, 减少对空调和锅炉房的使用
屋顶雨水收集、贮存和处理系统: U 型混凝土板槽下铺砂石过滤层, 将雨水过滤后收集到地下储水池,可用作便池、清洁用水
分质供水系统:两套管网,一套引用水,一套清洁用水
太阳能供暖系统:屋顶上的太阳能集热片或热水器为住户送暖气和热水
自然降温、通风系统:住宅下建地沟,用泵通过风道把自然的凉气送到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