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低速电动汽车未来在哪里
姜田双 电动汽车的销售并未因國家补助政策的出台而打开局面,一批被冠以“山寨车”之名的低速电动汽车却悄然销售,去?还是留?是低速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在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许多低速电动汽车未来在哪里
姜田双 电动汽车的销售并未因國家补助政策的出台而打开局面,一批被冠以“山寨车”之名的低速电动汽车却悄然销售,去?还是留?是低速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在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有了许多了解,无论是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的新能源车型,都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是有类电动汽车却直徘徊在新能源汽车的门外,饱受争议,它就是低速电动汽车。虽然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属于混合动力还是电动的争执不下,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汽车技术发展最终都会朝着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发展,但低速电动汽车的未来却仍然很模糊。
现状:灰色地带
日前,由工信部、科技部、中國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國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摸底检测分析项目”调研工作接近尾声,工作准备对低速电动汽车定性,并调研其是否具有可发展的潜力。于是关于“低速电动汽车将获得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消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胫而走,如此一来,那些认为低速电动汽车没有什么未来的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实际上,低速电动汽车是指速度低于70km/h的简易四轮纯电动汽车。因为低速电动汽车在速度、技术和安全上的问题,所以早在2009年,工信部制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及与之相配套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时,就规定能够获得國家财政及科研项目政策支持的电动汽车企业仅限于“整车生产企业或改装类商用车生产企业”,能够获得公安部上牌、上路行驶的车辆仅限于目录所列车型,低速电动车不在此列。
尴尬的身份
于是因为没有整车或商用车生产资质,这些低速电动汽车完全无法进入全國市场的门槛。只能在当地市场销售,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销量的增长,有些电动汽车企业获得了公告,但大部分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仍处在灰色地带。
拥有生产资质的企业,大多走两个路线,一个是在当地销售,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补贴,另一个是國内、國外两个渠道销售,依托原有的优势,这类企业大多拥有成熟而且更为先进的技术。相比之下,除了上诉企业之外,低速电动汽车大多数都是“无证生产”或者“套牌生产”,例如山东临沂的知豆电动汽车、山东唐骏、山东时风、河北御捷马车业,这些低速电动车一直存在于公园、厂区、乡镇等路段。还有些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