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doc

上传人:平儿 2022/6/2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
翁剑青雕塑是时空的思维与表现。时空并非为人类所造就,但却为人类所认知、运用和表现。对于时空的形态及其意蕴的表现,从来都是雕塑艺术不曾停息的探索对象与领地。相对于空间形体的记录与再现的写实性雕塑而言,抽象雕塑所关于抽象雕塑的一点议论
翁剑青雕塑是时空的思维与表现。时空并非为人类所造就,但却为人类所认知、运用和表现。对于时空的形态及其意蕴的表现,从来都是雕塑艺术不曾停息的探索对象与领地。相对于空间形体的记录与再现的写实性雕塑而言,抽象雕塑所呈现和追求的是艺术家对于非再现(非具象)世界的时空形态,以及由此而显现的对于自然宇宙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与审美的观照,它超越了自然主义及古典的写实主义对于外在视觉形象的记录及情节性、主题性的表述。由此,抽象雕塑艺术的形式语言、审美方式和价值判断,成为以西方为先导的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内容和经验。抽象艺术在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历程中,诸如在音乐、文学、绘画、雕塑、舞蹈和建筑领域均成就了非凡的探索与成就。它成为人类现代文化创造中的重要形态、思维与情愫的彰显。
抽象雕塑从欧陆来到中国大陆的历史,主要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它对于中国的雕塑界、绘画界、建筑界和设计界等领域均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促动,使得中国艺术界在观察、理解和表现世界与自我的方式和方法上,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尝试、探进与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在全球化、现代化语境下步入现代艺术世界所需要进行的“补课”和“融入”。有意味的是近二十多年来,西方的抽象艺术曾多次来中国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抽象性作品也多次参与国际间的美术交流,雕塑界亦不例外。我以为,这种必要的“补课”和“融入”既意味着中国美术界在艺术本体层面上的学****与自我拓展,也意味着中国艺术文化的现代性与社会思想的现代性发展相协调和照应。这是大时代风景中的一个景别的闪现。
尽管抽象雕塑的现代发端来自西方,但作为对于时空形态的非现实性感悟以及超越纪实方式的表达,却在中国古已有之。如魏晋时顾恺之“画论”中的“气韵”说、唐代司空图的《诗品·雄浑》中的“超以象外”说、 王昌龄的《诗格》对于“意境”说的开启,以及清末民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于古代诗歌理论中“意境”说的继承与光大。这些均说明国人自古以来对于形象、意象及境象的思维与表达中,充满了能动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的追求和能力。其中对于“象”与“意”的哲性思辨和超然的诗性追求,均值得我们今人学****与继承。然而西方的现代抽象雕塑的诞生并不仅仅来自于纯粹的人文科学,而是植根于18世纪以来全面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以及受到现代数学、制造学、机械学、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等方面的发展成果的影响。此间所形成的抽象与移情、抽象与象征,以及抽象与表现等问题和讨论范畴,均在西方的学术界和艺术界形成了重要的研究和创作成果。这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当今的雕塑艺术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国际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但就抽象雕塑而言却起步较晚,若较抽象绘画在中国的呈现也较为滞后(如上纪30~50年代吴大羽先生的抽象绘画已在中国教授和展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中国传统雕塑在20世纪初期之前尚没有脱离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及叙事性雕塑的属性及概况;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