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doc

上传人:金钏 2022/6/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核电工程应用隔震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摘 要】隔震技术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用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抗震能力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核电工程中隔震技术的应用优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剖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确定隔震技术的可行性。使建筑在地震中能,可以抵消部分震动所带来的影响,使拟建地区震动频次相对平稳,进而降低核电厂造价费用。
2核电工程中隔震技术的研究方向

上世纪末期,加拿大供应商在核电项目竞标中推出基底隔震技术,隔震垫的主要材料选择聚四***乙烯,而隔震垫的铺设方式选择滑动式,在承受较高辐射照射后性能变化幅度较小,可以抵抗地震波动所产生的地震力。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在隔震垫材料上,研发出高阻尼天然橡胶、高阻尼人工橡胶材料、各尺寸铅芯橡胶垫、硬质橡胶隔震垫等多种材料。

新一代核反应堆是指快中子反应堆[1]。核电厂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核电厂建设要求和设计方案要求变得更加严格。相较于传统核反应堆,新一代核反应堆结构柔性相对较高,将隔震技术应用到新一代核反应堆中,可以减缓铅冷类反应堆在地震中的晃动频率。目前在新一代核反应堆中,隔震技术的研究处于模拟阶段,但是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隔震技术在中子反应堆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美国核管会虽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震动标准,但在实际拟建地区,震动情况会出现偏差,如何应对超出常规设计地震动标准,也成为未来隔震技术的研究方向[2]。例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内部AP600核反应堆进行水平隔震研究,,AP600核反应堆的震动情况。针对收集的资料,尝试选用不同的隔震技术进行应对,确定合适的隔震技术,提高核电厂的可靠性。

核电厂隔震技术文件的设立,可以让施工单位明确工程材料选择、施工、测试等标准,以文件形式确立隔震技术的可行性。例如,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中央电力工业研究所制定了“快中子堆与轻水反应堆隔震技术导则”、“快增殖反应堆隔震规则”、“快增殖反应堆质量验证标准”等文件。制定核电厂隔震技术文件,增加了在核反应堆使用隔震技术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核电厂的抗震能力。
3案例分析


Cruas核电厂在1978年开始建设,1984年正式投入使用,厂内设有四座压水反应堆,以罗纳河水作为冷却水来源。在建设过程中,每个压水反应堆均安放在尺寸为500×500×65mm的***丁橡胶隔震垫上,其中四号反应堆在2009年停止运作。Cruas核电厂引用隔震技术的初衷是为了将处于地震活动较小地区()的核反应堆迁移至地震活动较大的Cruas地区()。

Cruas核电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隔震垫所选用的***丁合成橡胶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并且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变硬,使原本性能发生改变。Cruas核电厂所采用的压水性反应堆外部结构非常坚固,刚度较强,造成隔震技术效果显现不明显。在使用过程中,Cruas地区曾出现多次地震波动较大情况,受到橡胶垫缓冲作用,对于Cruas核电厂内部结构没有造成重大破坏,甚至部分破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