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doc

上传人:妙玉 2022/6/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部性博弈模型分析
王洪运 翟紫萱 提要本文通过简单重复博弈模型的构建,对官僚机构追求内部性与立法机关的博弈进行分析。
关键词:内部性;政府扩张;公共选择学派;囚徒困境博弈;重复博弈
中图分类号:%以上。(表1)
关于政府扩张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作为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执行机构的官僚机构及其官僚也是按“经济人”模式行事的,他们的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的是升官、高薪和轻松的工作,以及各种附加福利。这可以通过扩大机构规模及增加人员来实现,这就出现了帕金斯定律所指出的情况,即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官僚机构预算收入的增加,官僚自利效用最大化行为最终表现为“最大化预算收入”。于是整个预算过程中,就必然发生以立法机构为一方和以官僚机构为另一方的关于预算的讨价还价――官僚机构总是要从立法机构中获得更多的预算收入。
三、内部性博弈模型的构建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以立法机构为一方和以官僚机构为另一方的关于预算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说明内部性的状况。
1、关于内部性博弈的基本性质。关于内部性博弈(表现为对预算的讨价还价)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种不断选择过程,而这些过程存在两种基本状态:官僚机构是否要求增加预算以追求内部性;立法机构是否制止官僚机构追求内部性,未制止将同意追加预算,制止将削减预算。于是这种博弈具有如下性质:
(1)该博弈为双方博弈,参与博弈的双方分别是官僚机构(设为A)、立法机构(设为B)。他们的关系是A追求内部性与B进行讨价还价,B针对A的行为选择行动。
(2)行为的不确定性,即官僚机构A可能追求内部性也可能不追求。
(3)个体理性。即A和B的行为出发点是通过博弈获取利益,其博弈过程采取利益占优。当追求内部性有利时,它会选择讨价还价以获取更多的预算;当不追求内部性能带来更多好处时,它就会选择不追求内部性的状态。
(4)重复博弈。A和B之间博弈往往是多次重复的,是一种伙伴关系,双方博弈行为本身不会改变其博弈的结构,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过去的行为。此时,A和B不但关心一次重复博弈的收益,而且更关心其未来收益。
2、一个简单博弈模型的构建。为了构建模型和简化计算需要,特作如下假设:
(1)官僚机构A追求内部性要求增加预算成本为C1,因增加预算获得的内在激励的收益为R1。
(2)如果立法机构B发现官僚机构A要求增加预算是为了追求内部性而不是正当运用,将会削减预算给A带来的损失为C2。
(3)假设官僚机构A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p,相应地不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1-p;如果立法机构B制止A追求内部性的概率为q,相应地不制止的概率为1-q。
第一种情况,官僚机构A不追求内部性,相当于成本为C1,同时因廉洁奉公受到立法机构的奖励,获得的内在激励的收益为R1(R1>C1),官僚机构受到正向激励,用μ(μ>0)来表示,为官僚机构行为的激励因子。官僚机构受到激励具有积累性,存在一种经过时间传导的正向运动,每次都在原来基础上受一次正激励μ,官僚机构A的效用(或绩效变化)为:
第二种情况,官僚机构A不追求内部性,相当于成本为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