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
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4)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
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摧枯拉朽.(xiǔ) 区域.(yù) 督.战(dū)
歼.灭(jiān)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2)词语释义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败退。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督战:监督作战。
歼灭:消灭(敌人)。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3)词语辨析
“溃退”和“撤退”两个词都有“后退”之意。“溃退”指失败后,狼不狈 堪, 没有秩
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撤退”是指从战场或冲突地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出,
是有计划的后退,比“溃退”有序得多。
“摧枯拉朽”比喻迅速地摧毁腐朽势力,用于褒义的语境,不可用于贬义的语境。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答案示例:何时:1949 年 4 月 20 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
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
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
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
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
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答案示例: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
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
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
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教师点拨: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这
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由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信
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是消息的电头。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
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据了解,渡江战役将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可否改为“百
万大军”?作者能否等全体作战部队胜利渡江之后再撰写此则消息发表?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改成“百万大军”,因为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也不能等到战斗结束后
再撰文发表,因为消息必须具有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