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评述孔子的乐教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评述孔子的乐教思想.doc

上传人:afada118 2017/5/21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评述孔子的乐教思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评述孔子的乐教思想[ 摘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代写论文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先秦乐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乐教思想,对我国教育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孔子的乐教思想对我们继承优秀传统的文化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孔子乐教思想贡献影响诸子百家中提倡音乐教育的只有儒家而又首推孔子,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值得我们世人探索一番,对于继承祖国的音乐文化遗产,孔子的乐教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把乐教当做培养人的完成阶段孔子办私学, 是以礼乐为其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 ;在教学内容上,他把乐教放在第二位,在教材选择上,是以《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 2 书”为基本教材。作为教育系统性的反映,孔子培养人的教育内容在整体上包括有“文、行、忠、信”这“四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而“乐”就是孔子的“四教”之一“文”教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述而》), 这里的“道”是志向, “德”是基础, “仁”是归依,而“艺”则是自由的游戏, 孔子所说的“游于艺”的“艺”, 即使“六艺”。“游于艺”既是对前三者的不足, 有时继前三者之后的完成, 是通过对客观规律性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现实地实现了人的自由, 完成了“志道”“据德”“依仁”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历程。与“游于艺”相通的, 是孔子的“成于乐”的教育主张。正如“游于艺”高于“志道”“据德”“依仁”,“成于乐”指的也是高于”兴于诗”“立于礼”的人格完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情操来造就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孔子看来,从个人成长角度而言,也应遵循“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原则。孔子提倡用乐来完成的修养, 通过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潜移默化, 使人的精神境界趋于完美,成为符合儒家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的“仁人”。在这里,音乐被看作是用来培养人和塑造人( “成人”) 的重要手段。以上所属孔子有关乐教的主要内容, 可以用“21 字”给以概括,即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 显然,受教者是以诗乐与礼乐学习的完成作为先决条件, 并且始终不离开乐教育的乐教的实现, 因此, 它有不能等同于一般的音乐教育, 这恰恰证明乐教育在孔子的整体教育体系中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的。二、强调乐的德育教化功能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和德育教化功能,主张用礼、乐来贯彻,以“仁”为核心的学说提出了“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八佾》) 的思想。我们从中可以知道, 有礼无仁, 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贵贱之序就无法维持。乐有“和”的特征。最适合宣扬仁德、仁政,可用使人际关系和谐, 等级关系协调, 同时, 在乐的内容中, 有要求以仁补礼之不足,对礼进行损益,是音乐的内容合于礼, 他把“乐”与“礼”相互配合, 赋予了“乐”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 也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 《孝经广要道》) ,这一思想反映出他要用乐来改造社会风气的意图。三、重视乐教中的审美情感培养及其美育作用孔子乐教中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其途径是多方面 4 的。其一, 是在音乐形态美的把握中加深丰富的情感体验。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