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孟浩然诗词《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浩然诗词《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碎碎念的折木 2022/6/25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浩然诗词《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浩然诗词《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
《留别王维》
唐代: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独,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诗词《留别王维》原文译文赏析
《留别王维》
唐代: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孤独,还掩故园扉。
【译文】
这样孤独还等待着什么?每天都是怀着绝望而归。
我想查找幽静山林隐去,又惋惜要与老朋友分别。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当守孤独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解释】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
空自:单独。
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方有美德的人。
违:分别。
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扉:门扇。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独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家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定的想法。
其次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方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抱负。“欲寻芳草去”,说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说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思想上的冲突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缘由。语气沉痛,布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味道。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确实是太少了!一个“稀”字,精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剧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殊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受的人,更简单引起共鸣。假如再从构造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冲突,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