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绿城资本运营案例
文件披露:通过被收购,绿城集团的投资总额由3亿元增至11亿元,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5亿元。注册资本增资部分由投资者才智控股以美元现汇于公司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15%,余额于公司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2年内缴清。绿城资本运营案例
文件披露:通过被收购,绿城集团的投资总额由3亿元增至11亿元,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5亿元。注册资本增资部分由投资者才智控股以美元现汇于公司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缴付15%,余额于公司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2年内缴清。
绿城集团转变为外商独资企业,宋卫平的目的就是谋求旗下房地产企业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绿城的资本化之路:15个月内尝试7种融资方式
2006年1月开始,15个月时间内,绿城连续实施从可转债、IPO到定息高级票据融资、配股融资、银团贷款、发行美元及人民币可转债等多种融资方式,玩转资本市场,完成了从盛传的资金紧张到坐拥数十亿美元现金的“惊险一跃”。
2006年1月18日
尚未上市的绿城获得JP摩根及美国基金Stark Investment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2000万美元, 。这是“首次公募前可转换债券融资结构”在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中的首次运用。
这次融资,不仅解决了当时绿城急需的储备土地资金问题,两家国际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进入,还为绿城下一步成功公募营造了非常正面的气氛。
2006年7月13日
借力战略投资者入股,以及可转债在新加坡上市,“绿城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美投资、老虎基金、新加坡淡马锡、渣打银行亚洲基金等投资机构都成为绿城股东,。
这一步,不仅为其再次融入巨额资金,也为其下一步定息高级票据融资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绿城中国股价走势(截止2008年5月29日)
2006年11月
上市不足4个月,又开始了一次大规模再融资计划:发行7年到期的约4亿美元的高息债券, 。通过股东贷款和向内地子公司注资两种方式进入绿城的内地房地产项目。 高息发债与配股、可转债比,不会稀释公司股权,也不会摊薄现有股东的回报;不用在两三年内着急还债;随着人民币升值将来美元还债还会减少支出。
2007年5月7日
香港上市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900)通过瑞银及摩根大通,,。
2007年5月15日
()的可换股债券,2011年到期,,,%。
2007年10月24日
,内容为与4家银行签订为期39个月之银团贷款协议,。项目位于黄浦区东南部,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计划兴建6幢高层公寓及1幢酒店式公寓。
15个月内,绿城中国这个原本扎根杭州扩散至浙江的区域开发商,经过资本市场以及银行方面筹集了总额约125亿港元的资金。
绿城中国的融资手段几乎已涵盖再融资领域的各种创新方式:
私募基金入股
首次公募前可转换债券融资结构
IPO
高息票据借贷
配股增发
发行人民币可转债
银团贷款
尤其是其以9%的高息发行美元债券一项,在人民币自2006年11月以来持续升值情况下,绿城的借贷资本支出已大幅减轻。展望未来人民币每年升值近3%的速度,绿城利率支出堪称近似于零。
再融资大门打开后,绿城的生存状况不跌反涨。绿城方面表示,在经过15个月的密集筹资之后,相信未来6个月不会再有集资活动,而此前集资所得主要是为预留资金作未来吸纳土地储备之用,也相信有助降低负债比率。
凯基证券分析师表示,内地对于房企IPO监管较严格。不少房企往往只能通过借壳上市,这同样受到监管层的严格监控。研究表明,壳公司的年均融资机会仅有10%,%的平均水平,且一般融资规模也不及上市公司。
在香港上市后增发配售将完全由市场控制。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往往会选择发布半年度报表或年报的时期配股或发债。因为按香港联交所要求,只要业绩符合硬性指标即可自动获得配售资格。
换言之,在市场认可的情况下,H股增发融资的频率和机会将远高于A股。
09年4月14日,绿城联手工商银行和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