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质量守恒定律和酸、碱、盐).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质量守恒定律和酸、碱、盐).docx

上传人:haha 2022/6/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质量守恒定律和酸、碱、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质量守恒定律和酸、碱、盐)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一、【是真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试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育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相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缘由,培育学生的定量探讨和分析推理实力。3、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视察、分析实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说明,培育学生分析及推理实力。【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看法。2、通过史实资料,学****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3、产生学****的胜利体验,享受学****享受科学。五、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微观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探讨法、试验探究法七、,设计并支配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引导学生从视察试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利用Flash制作动画—电解水的微观分析,不但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又进一步的理解和驾驭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和探讨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学****实力。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上探究事物改变的本质,发觉事物改变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同时也为今后学****酸碱盐》奠定了基础。,把化学学问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觉原来我们所学的学问是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爱好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纳以试验为先导,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依据学生学****的实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动身,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充溢自信,形成对学****的长久爱好和求知欲望。八、教学打算: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多媒体课件:动画
九、教学流程:组总结演示
十、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演示试验】展示一瓶变质的牛奶提问:这是什么?说明:但这瓶牛奶已变质,不能再饮用。追问:它发生了什么改变?【问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化学改变,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假如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化学反应提出问题呢?【提出问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变更?学生视察并回答--牛奶
化学改变
同学经过思索后提出一些问题。倾听思索、产生学****爱好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激发爱好
停顿,期盼。引导学生能把探讨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细心设疑,激发求知欲。学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1: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2: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3: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学生探讨、分组沟通1发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2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老师活动过渡:大家的探讨特别热情,从探讨的状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看法,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下面用试验来探究。学生活动[
倾听教学意图程【演示试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试验1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演示试验2】***化钠溶液与***银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试验2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初步学****定量探讨问题的方法。
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记录试验的方法。【问题探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思索激疑、探究【分组试验】指导学生分组试验并检查订正学生试验操作中的问题。反应名称试验现象反应后质量和结论
BaCl2+Na2SO4CuSO4+NaOHNaOH+FeCl3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1:设计方案2:试验探究3:汇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