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脑功能监测
影响颅内压的因素2—PaO2,MAP:
1..PaO2:50mmHg以下,CBF增加,ICP升 高
2. MAP:低于脑血管自身调节下限,ICP随血压下降而下降; MAP:60-130mmHg时,CBF,I脑功能监测
影响颅内压的因素2—PaO2,MAP:
1..PaO2:50mmHg以下,CBF增加,ICP升 高
2. MAP:低于脑血管自身调节下限,ICP随血压下降而下降; MAP:60-130mmHg时,CBF,ICP可保持不变
影响颅内压的因素3--CVP及其它:
,ICP升高。如:胸部挤压伤所导致的ICP升高
:甘露醇,等
:体温:下降1℃ 颅内压降低 -%。
颅内压监测的适应症:
第十章 脑功能检测
第二节
脑电监测
定义:
脑电图(EEG):记录通常用录具有解剖生理意义的各个部分电活动变化。同一部位的N元活动,可用头皮电极测出。
双极导联:前额;耳后。
EEG 分析1
EEG波形:频率,振幅和时间变化。
振幅:电极和零位电极间的电位差,代表脑电位波动的大小。
正常:振幅:低于100-200uv;频率低于30次/秒
EEG监测2
δ波:-,见于:深睡,深麻醉,正常
θ波:4-7HZ, 见于:昏睡,全麻,正常
α波:8-13HZ, 见于:闭眼,紧张不眠,全麻
β波:18-30HZ, 见于:睁眼紧张
γ波:频率>30HZδ波,θ波为慢波;β波,γ波为快波;α波,为正常波。
脑电图变化:
正常:αβ少量θ波;清醒无δ波。
:许多皮质N元电活动趋于步调一致,为低频高幅波形。如α波。
:N元电活动不一致,出现高频低幅波形。同步化→去同步化,兴奋性增强。
:30分钟内无高于2uv的脑电活动,提示脑电停止,脑功能出现不可逆改变
影响脑电图的因素:
:特别是发育阶段差异较大。2. 氧供情况:3. PaCO24. 脑血流变化的影响: CBF减少,SaO2小于65%时,出现慢波。5. 血糖:下降,EEG出现慢波。
6. 其他:体温:℃。
麻醉也可影响脑电活动。
第十章 脑功能检测
第三节
脑诱发电位的监测
定义:
(EP):指神经系统受到外来刺激后,所产生的短暂的电兴奋现象。EP产生有赖于神经通路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早期的数个波常分别代表不同神经结构的电活动,故称特异性波。
EP监测的意义:
;
EP波形:
:两个相邻正负波峰间的距离。
:每次刺激后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在N传导通路上记录到EP。其长短反应产生EP的N元距记录电极的远近和神经冲动传导的快慢。
:按正负波和潜伏期命名:P100:
按各波出现的早晚命名:P1 N1
常用诱发电位(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正中神经可分别在相当于颈髓第二阶段皮肤表面和头皮上记录到的N14和N20波。主要用于对神经系统疾患的定位诊断。N14,N20
(BASP):在头顶,乳突,耳廓上记录到BASP;
(VEP):作为视觉传导功能指标。P100用于脑干损伤的定位诊断。
复习题:
:同步化;去同步化;等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