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淮北市抗旱减灾措施的探析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淮北市抗旱减灾措施的探析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5/22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淮北市抗旱减灾措施的探析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淮北市抗旱减灾措施的探析的论文摘要阐述了淮北市非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措施, 包括建立抗旱减灾信息系统、制定抗旱减灾预案、组建抗旱服务组织、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依法规范抗旱行为、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发展旱地农业抗旱技术措施等内容, 以期指导非水利工程措施在抗旱减灾中的应用。关键词抗旱减灾; 非水利工程措施; 安徽淮北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 淮北地区发生大旱 12次, 近年来, 旱灾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已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生活、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单纯依靠水利工程进行抗旱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 非水利工程措施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淮北市在旱情测报、信息管理、抗旱预案及调度、抗旱组织与技术等非水利工程减灾措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 抗旱减灾信息系统抗旱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掌握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变化趋势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便通过及时有效的调度, 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抗旱减灾信息系统是集旱情监测、信息传输、旱情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自 1996 年以来, 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 淮北市先后建设和运行了防汛抗旱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土壤墒情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了及时发现旱象, 实时监视旱情变化, 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 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和抗旱信息。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市抗旱信息及时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 发展不平衡,有些还停留在单机作业; 信息采集手段落后, 信息传输时效性差, 还有许多死角, 远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要。. 因此, 要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 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共享网络化、调度决策科学化, 进一步完善墒情测报和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为主动防旱抗旱奠定基础, 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抗旱的转变。 2 抗旱减灾预案抗旱工作是一个包括旱前预防、旱期抗灾以及旱后恢复的完整过程, 主动预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抗旱预案就是在总结本地区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按照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 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 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抗旱对策和措施。抗旱预案制度这种提前准备的有针对性的应急计划与干旱灾害发生时临时反应相比, 是一项更周密更有效的防旱减灾措施,是推行抗旱预案制度、主动防御旱灾的一项重要举措, 它使抗旱工作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淮北市现已制定了市、县(区) 两级抗旱预案,在抗旱减灾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3 抗旱服务组织抗旱服务组织是水利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抗旱服务组织以抗旱服务为中心, 以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为宗旨, 以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的服务形式搞好抗旱和实现稳产增产为目标, 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客观需要, 淮北市现已成立的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很受农民欢迎。随着农业产业化、集体化的推进, 广大农民对抗旱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尽管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较快, 但与广大农民要求, 与抗旱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 特别是要建立以县级抗旱服务为龙头, 以乡镇服务站为纽带, 以村组服务分队为基础的抗旱服务网络, 并通过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牵头,成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