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148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ttteee8 2022/6/25 文件大小:1.1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序号:
组别: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用浸蚀法观察下蚀坑特征及其分布图象;根据各样品观察面上具有不同形状(如 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特征的位错蚀坑,判别观察面的面指数。

利用测微目镜计算所观察样品的位错密度。硅单晶位错一般为环形线,位 错线只能终止晶体表面或界面上,用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露头数可求得硅单 晶试样中的位错密度。p=N/S,其中N为观察视域中的全部露头数,S为观察 视域的面积,用测微目镜中标尺测得其直径后算得。(测微目镜标尺格值: 450x每小格 ; )。
数据处理分析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单晶硅样品的金相显微结构。硅是金刚石型晶体结 构,属于面心立方晶体点阵。观察面为〔111)晶面时,是正三菱锥坑(等边 三角形),实质上为正四面体;观察面为〔110)晶面时,是矩形低四棱锥坑 (矩形);观察面为〔100)晶面时,是正方形低四棱锥坑(正方形)。因此, 可以根据位错蚀坑的形状判断观察面所属的晶面族。观察面不同为什么蚀坑 形状不同,其主要是因为被侵蚀的晶体表面总趋于以表面能量最低的密排作 为外露面。
上图通过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到,有少数明显凹陷的蚀坑。通过形状可以判断 主要为{100}和(110}晶向族的位错蚀坑。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到了硅晶体的表层形貌。学习了如何判断所拍 摄的是否为位错蚀坑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提高放大倍数,初步确认少量明 显的凹陷的坑为位错蚀坑,推测排列整齐、规则的也为位错蚀坑。图中通过 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到,少数明显凹陷的蚀坑。通过形状可以判断主要为{100} 和{110}晶向族的位错蚀坑。同时学习了如何通过蚀坑特征确定位错的性质 和所在面指数、通过排列方向来判断位错性质。
思考题
如何根据蚀坑的特征确定位错的性质及蚀坑所在面的指数?
刃型位错蚀坑为坑壁平坦的三角形。而螺形位错蚀坑内存在着三角形螺旋回线,而且闭 合后的三角形螺旋线有左螺与右螺之分。
观察面为〔111)晶面时,是正三菱锥坑(等边三角形),实质上为正四面体;观察面为 〔110)晶面时,是矩形低四棱锥坑(矩形);观察面为〔100)晶面时,是正方形低四棱 锥坑(正方形)。因此,可以根据位错蚀坑的形状判断观察面所属的晶面族。
如何根据蚀坑排列方向来判断位错性质?
小角倾侧晶界是由许多互相平行的刃型位错垂直排列形成。一根位错露头形成一个蚀坑 垂直排列起来的位错线必然形成一列蚀坑,而且以三角形顶角对底边对接的方式出现。 位错在外加切应力作用下,发生滑移运动。当位错在滑移被障碍物(例如固定位错,杂 质粒子,晶界粒子,晶界等)所阻碍时,它们都沿着滑移面在障碍前塞积起来,即出现 位错塞积现象。在(111)面还是可观察到的位错移动的痕迹,当位错没有运动时其蚀坑 是尖底的。当位错受力运动之后,原来的蚀坑将扩大,但深度不再增加,变成平底。
如何用蚀坑法来测定位错的运动速度?
在实验中,首先将样品进行侵蚀,形成蚀坑,观察蚀坑并记录位置。之后通过外加应力 之类处理样品,使位错移动,记录处理时间。后进行第二次侵蚀,形成蚀坑,测量两次 蚀坑的间距,与时间做比,得到位错运动速度。或者直接拍摄静态照片,标定位错蚀坑 中心点,做一条直线,测定蚀坑中心点间的距离,通过标定距离计算位错的运动速度。
位错密度的计算有何使用价值?本实验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何局限性?
在通常的晶体中都存在大量的位错,而这些位错的量就用位错密度来表示。位错密度定 义为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位错密度的另一个定义是:穿过单位截面 积的位错线数目,单位也是1/平方厘米。对金属材料来说,位错密度对材料的韧性,强 度等有影响;位错密度越大,材料强度越大,延性越不好;位错密度取决于材料变性率 的大小。在高形变率荷载下,位错密度持续增大,因为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动态回复与位 错攀岩被限制,因而位错密度增大,材料强度增大,可以等同于降低材料温度。通过测 量位错密度,可以从微观上大体得知材料的强度与韧性,反应材料的宏观性质。
本方法只能计算位错密度小于一定值的材料的位错。而且只能得出表面层处的位错密度。 且如果该晶体位错分布不均匀,则无法得出准确结果。需要多点采样。除此之外,由于 金相显微镜分辨率不够高,无法判断拍摄所得是否为蚀坑。只能测量表面某个小区域的
位错密度,无法反应整个材料的总体性质。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