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22/6/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 要:古诗词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本文旨在通过古诗词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探索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奥妙,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为人类搭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古诗词 自然 天人合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 要:古诗词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本文旨在通过古诗词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探索古诗词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奥妙,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为人类搭建理想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古诗词 自然 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186-01
古人认为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天地自然充满虔诚的敬畏和感恩,从而心存善念,善待万物,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在中国古典的诗词中,诗人们以精炼的语言、和谐的氤氲完美地体现出古人对真理的追求,蕴含著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照思索合深刻体验,使人在顺应自然中真正领悟合感受到美的意境。

大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留下了大量对大自然的歌颂和赞美的诗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宁馨恬静;“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之清新明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之活泼热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将水暖鸭先知”的生机活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绮丽曼妙等等。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自然和人、人和动物息息相关,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共同体,安然相处,互惠互利。这里似乎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绚丽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灵动温情的自然万物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从而使诗人自己消融在大自然的本真之美中了。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的发现、观察和领悟,借助于和谐的音律,创造了一种清幽明净、闲适自在、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古代诗词中即为古代诗人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的生命合二为一。山水之美,一时间竟与诗人心灵相互感应,与诗人成了一对心神相契的至友,这时不是诗人流连山水,而是山水娱乐了诗人,仿佛山山水水也有了生命,有了感情,从而使诗人完全超脱于功力世俗之外,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超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似乎是一个温柔多情、善解人意的使者,不辞万里带去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同情。理想王国中的李白也是孤独的,于是他“举杯邀明月,对应成三人。”(《月下独酌》),此时的月亮是他的知音,能够理解他,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还将月看成亲人,想拥月入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在多情的诗人眼中,都拥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与敬亭山似乎是一对心心相印的知己,敬亭山懂得诗人所有志向才华抱负,也懂得清高孤傲的本性,在这份彼此的相知中,诗人的心灵找到了可以栖息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