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黛玉文档 2022/6/2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张慧芳 徐亮 [摘要] 财政收入结构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的优化程度如何,关系到成宁市的财力和对本市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近5年成宁市财政收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来源仍以营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规模不断增强。二是地方财力不断壮大。咸宁是一个县域经济相对不协调的区域,由于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不同要素的影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发展极不平衡。咸安区,赤壁市发展比较快,而通山,通城等地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在财政收入上是不同区域的财政收入很不平衡,地区间的差距是极为明显的。
。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成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咸宁市一,二,三产业在近几年内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从2005年的80亿增长到2008年的154亿,四年间近似翻了一翻,发展趋势很好。第三产业也从2005年的70亿增长到2008年的124亿,但增幅小于第二产业,亟需发展提高。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研究,现代经济具有产业结构不断趋向高级化的基本规律,即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结构重呈上升趋势。咸宁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三次结构变化也在逐步印证这一规律。咸宁市于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一产业),1999年又完成了产业结构第二次升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在2008年咸宁市一,二,%,%,%。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咸宁市的财政收入水平也不断提升。

二、成宁市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1)咸宁税收结构中存在主体税种不明确、收入规模小。我国目前共有十几个地方税种,但每一税种都不具备对地方财力起决定作用的特点,从而使得地方税的收入规模较小。(2)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不协调。税收收入很高,非税收收入很高。(3)县域经济不平衡,县域之间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差距大。市县财政发展不平衡,县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状况难以改变。县域内地方财力增长滞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4)咸宁市产业结构存在一,二,三产业规模增加,但比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比重亟需提升;咸宁市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5)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相比其他城市比重较低。(6)支柱产业发展滞缓。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发展及其缓慢,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对策建议

(1)确立主体税种,加强税收管理,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确立主体税种,优化市县税收结构。在分析咸宁市财政收入税种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