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文学史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977562398 2022/6/2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史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 17
文 学 史 名 词 解 释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文学革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倡导者为陈独秀、李大钊,以《新青年》(第一卷《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情绪。

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有后期新月诗派和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提倡写作的“纯然的现代的诗”,不讲求诗作的整齐和韵脚,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诗风朦胧晦涩,以意向繁复、内涵丰富而著称,故称为“意向抒情派”。

七月诗派创刊与1937年9月,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1945年创刊)为主要阵地。它是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歌流派。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蔡、绿原、阿垅、曾卓、芦甸、孙钿等9人。七月诗派坚持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创造上坚持现实主义为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艺术性而不做唯美的追求。

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代表人物:“自觉的现代主义者”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曹辛之、郑敏等9人。曾被称作“现代诗派”直到1921年诗选《九叶集》出版后,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生命的文学”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九叶诗派的存在,已经不止于单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意义,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的诗歌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经验教训。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光、冯乃超、田汉等40多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根据前苏联“拉普”和日本“纳普”纲领而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性讲话。刊物包括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后的《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光明》半月刊以及秘密发行的《文学导报》(创刊号名为《前哨》)等。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第二个十年中的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汇合起来,形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无产阶级文艺,民主主义文艺,自由主义文艺乃至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进行大联合)。
4 / 17
“文协”由老舍负责日常事务,以《抗战文艺》和《文艺阵地》为主要阵地。“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得到作家响应。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同年5月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新文学运动中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杂志。这一年应云卫、古剑尘等还组织成立了上海戏剧协社。两社都倡导“写实的社会剧”,强调戏剧必须反映时代和人生,肩负起社会教育任务,同时提倡“爱美剧”,倡导“非营业性质”的业余演剧,反对戏剧商业化。这两个戏剧社作家明显受到易卜生影响,形成了“社会问题”写实剧潮。

自1937年11月上海四周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四年零一个月时间里,上海租界成立特殊环境。留在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一特殊环境继续开展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抗日文艺活动。“孤岛”文学运动中,以上海剧艺社为主,戏剧创作比较活跃,杂文创作也在“孤岛”风行一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孤岛”政治环境恶化,进步文学活动渐歇。

指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中主要阵地有《骆驼草》《大公报 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京派作家追求艺术的健康与纯正,多在乡村与都市的对照中构建自己的审美天地,具有乡野的平和质朴之美。“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萧乾等,其中沈从文成就最大。

30年代上海这个畸形繁荣的大都会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小说派别——新感觉派。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矛盾、老舍的都市文学形态。其特点是表现都市社会的病态生活,追求瞬间感觉和印象。长于描写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新感觉派的出现与当时汹涌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有直接联系。代表作家加油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新感觉派小说使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一起共同组成30年代小说交响乐的不同声音。
5 / 17
18.“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19.“三大主义”
一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曰推翻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