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6/2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肖潇 摘 要:《楚辞》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泽被后世,对后世文学和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楚风楚俗、楚地文化、骚人遗韵、香草美人,民族气节等推动中国人追求理想,审美生活的精神境界。《楚辞》的小学和个别韵书都是唐代书坊刻印的主要类型,这几类印刷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这使书坊生意兴隆,资金增加,刺激了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的唐代书坊的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楚辭》借助唐代雕版印刷术和书坊这一媒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在当时,能以雕版印刷术和书坊作为媒介传播文化是很了不起的事。但是在唐代,这种方式的传播远远比不上宋代。在这方面宋代的文化传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 北宋书坊的发展
宋代的刻书划分为官府刻书与民间刻书两类。官府刻书包括中央政府各机构、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官学等的刻书(官刻本)。民间刻书包括私宅刻书(私刻本)、书坊刻书(坊刻本)以及寺院、庙宇、道观、书院等民间机构的刻书。作为政府,是非常提倡和鼓励印制历代典籍的,在客观上对民间印刷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刺激了书坊业的发展,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印刷典籍为业的作坊。北宋官府刻书,书坊刻书迅速的发展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利用政治力量,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印刻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官刻本。“半部《论语》治天下”,刻书首先是儒家经典,其次是释、道之类书籍;第二,宋代的书坊在刻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大批的熟练专业技术刻工,为官府刻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条件。北宋民间有些书坊刻印技术较高,规模较大,条件较好,还常接受一些官府和一些重要文人的委托刻书,包括《楚辞》在内多种诗文集和史书也成为了刻印的主要对象。为北宋国子监刻印了大量的儒家著作,标志着书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确立了《楚辞》在官方的传播地位。以上两个原因为《楚辞》在北宋的传播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媒介。北宋官府刻书、书坊刻书使《楚辞》不仅在文学上大放光彩,还在社会教化意义上对统治阶级有着巨大的帮助,增强了统治阶级传播《楚辞》的积极性,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3) 南宋书坊的兴盛
书坊业经历了唐、北宋成长期之后,到南宋终于迎来了它的兴盛期。它的兴盛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南宋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科举文化的需要,给书坊业带来新的商机;二是由于南宋政府积极鼓励和推崇学术活动,所以在书籍的生产环节、管理形式和对外引进类别上相对比较自由,同时对***令也日渐减少,书籍的种类和形式上相对宽松,为印本书的生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南宋时期,书坊刻书以售卖获利为目标,根据需求刻书。在内容上侧重于科举应试书、日常实用书及诗文集等类,对经史典籍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由于书坊在民间,更了解什么样的书更有实用价值。于是在版刻艺术方面,发明了许多为广大读者使用方便的刻印形式,如多附有插图、释音、互注、句读。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有更广泛的读者群。此外,书坊刻书没有官方刻书的财力大,一般都成本低、价格廉。因而更易于为大众接受,对于文化的传播、知识的普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样文学作品的传播也随之迎来了它的兴盛期。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重儒学思想的时代,不乏忠君爱国,文死谏,武死战的仁人志士,但是两宋的最高统治者大多非明君圣主。特别是南宋,国受金侵,人民失所,统治者拒不北征,保土安帮。一味地忍辱偷生,偏安一隅,结果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主战派被压制。于是,屈原及其《楚辞》美学精神在南宋主和派之外悲愤地广为传播。《楚辞》不只是捧在王公贵族、士大夫的手中,也到了寻常百姓家。大大促进了《楚辞》在宋代不同阶层的传播,受众范围迅速扩大。繁荣的书坊业,使得文化的传播有好的条件,也拓展了《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领域和空间,扩大了《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媒介。作为中国的邻国,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小国,也源源不断的派遣使者或往来的商人到宋来进行典籍的采购,周边国家有时也还委托中国的边贸商人,帮忙从宋代购汉籍,《楚辞》、屈原精神及其《楚辞》美学思想远播到周边的国家。南宋建阳学者熊禾在为重修同文书院作的《上梁文》中明确地说,“书籍高丽日本通”、“万里车书通上国”。
二、 唐宋文人对《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接受和传播
1.《楚辞》的崇高之美
屈原品格之高洁,执着追求的精神,使其《楚辞》也具有壮美之情。《楚辞》的壮美表现在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這正是屈原精神和《楚辞》壮美的体现,屈原在《离骚》的结尾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提出“美政”的思想,屈原的一生都用来传播推行其“美政”理念,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