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铃薯灌溉技术
 
 
陈洪春
(怀来县农牧局,河北怀来 075400)
Reference:马铃薯全生育期如能始终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对获得高产量最为有利。在灌水时,除根据需水规律和生育特点外,对土壤类别 
 
马铃薯灌溉技术
 
 
陈洪春
(怀来县农牧局,河北怀来 075400)
Reference:马铃薯全生育期如能始终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对获得高产量最为有利。在灌水时,除根据需水规律和生育特点外,对土壤类别、降雨量和雨量分配时期,以及产量水平等应进行综合考虑,以便正确的确定灌水时期、方法和数量。
Keys:马铃薯灌溉;喷灌;滴灌
幼苗期,在40cm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宜。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则以60cm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为宜。在淀粉积累期,则以60cm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后期水分不宜过多,否则易造成烂薯,影响产量和品质。
1 沟灌和畦灌
在没有灌溉设施的条件下,灌水方法以沟灌为好,垄作栽培方式很适宜这种灌水方法。沟灌时,应根据情况不同确定逐沟灌或隔沟灌,不要使水漫过垄面,
以防表土板结,如果垄条过长或坡度较大,可采用分段灌水的方法,这样既能防止[]垄沟冲刷,节约用水,又能使灌水均匀一致。
平作栽培灌水时,需事先筑成小畦后灌水。大水漫灌既浪费水,又易淹苗烂薯,常造成减产。灌水后要在表土微干时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以利植株的吸收利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灌水的效果。
2 喷灌
喷灌是报由水泵加压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我国已有喷灌面积80多万hm2。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
喷灌对地形、土壤条件适应性强。喷灌可使水的利用率大80%。由于取消田埂、畦梗及农毛渠,一般可以节省土地10%~20%,作物增产幅度可达20%~30%。此外,不需平整耕地、修建田间农毛渠和打埂,不但省工省时,而且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马铃薯喷灌在我国北方特别在井灌区发展较快。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用得较多的喷灌方式有以下几种。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公顷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
坏。为了避免或减少因支管移动带来的费工、易损等不足,近代发明了一些由机械移动支管的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克服这一缺点。
中心支轴式喷灌
由于这类喷灌设备,有一个固定的中心点,工作时象时钟一样运动,所以也称之为指针式喷灌。安装时将支管支撑在高2~3m的支架上,最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像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我国已有产品,在华北和东北已有一定的使用经验,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要求灌区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