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定量解析化学
授
课
教
案
主讲教师:
使用教材:《定量解析化
第三章滴定解析概论(3学时)
授课
);实习(
)
教
学
3
理论课(√);实验课(
时
数
方式
教学
掌握滴定解析的特点,滴定解析对反响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基准物质
目的
及
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要求
1.在认识滴定解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明确作为滴定解析的化教学学反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重点
与
难点
2.掌握滴定解析中常用的滴定方式:
3.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其浓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滴定解析法的有关基本观点。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
一、基本观点
1.滴定(titration):把标准溶液从滴定管中定量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过程。一般把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
2.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point):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
按化学反响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称反响达到了化学
计量点,或称等当点(equivalentpoint)。
标准溶液:已知正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4.基准物质:可以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3
5.标定(Standardization):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正确浓度的溶液来确
定标准溶液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nB),
称为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
2.滴定度(T)
三、主要计算公式
作业2;5;6.
章节
名称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4学时)
授课
教
学
4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数
时
教学
在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各各种类滴定曲线的基础上,掌握指示剂的选
目的
择原则;会办理简单酸碱平衡,各种溶液滴定pH计算,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
及
要求
滴定误差的计算;熟悉各各种类的酸碱滴定方法。
1.根据质子理论,认识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响的实质及溶剂的
教学质子自递反响等基本观点。
重点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的散布系数的计算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方法。
与3.认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难点4.认识化学计量点、滴定突跃、滴定终点的含义:绘制滴定曲线,并选择恰
当的指示剂。掌握酸碱能否被正确滴定、多元酸能否被分步滴定的判据。
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
一、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1.酸碱的定义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碱: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2.酸碱反响的实质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响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3.剂的质子自递反响
K
W
3+
-
]=
×
-14
(KW是温度的函数,
℃)
=[HO
][OH
10
25
4.酸碱的强度
酸碱的强度:酸的电离常数越大,表示它的酸性越强。
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为:
Ka×Kb=Kw
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散布
1.酸的浓度和酸度
2.酸碱的散布系数
散布系数(δ):
一元弱酸(HA)溶液中各种型体的散布
3.酸度对酸碱型体散布的影响
三、酸碱溶液的pH计算
2.酸碱溶液的pH计算
实际上精确式用的较少,而最简式用得最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详尽问题详尽解析,做到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四、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2.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温度;指示剂的用量;离子强度和溶
剂等因素
3.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突跃范围有部分重合即可。
4
五、酸碱滴定的基根源理
1.滴定曲线
(1)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
(2)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弱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