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文档名称: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pptx

格式:pptx   大小:210KB   页数: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pptx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6/25 文件大小:2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疾病控制与预防保健措施
《预防医学》
内容概要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院内感染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肿瘤防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一节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概念
传染病( 即告中断,流行即告终止。
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人群免疫
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健康教育
(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报告:
法定传染病:甲、乙、丙三类,39种
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
病人: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原携带者:
接触者
动物传染源
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免疫预防
药物预防:一般不提倡使用
个人防护
、流行的紧急措施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三)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被动自动免疫
2. 计划免疫方案
扩大免疫规划():
我国的计划免疫程序:
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简称:五苗七病)。
(三)计划免疫
三、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对策
(一)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
新发现或再燃的传染病
病原体耐药
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
(二)传染病流行三环节的新问题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三)新时期传染病防治对策
主要是病原体变化规律、耐药机制、疫苗研究
第二节 医院感染
概述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与门诊病人、医院职工、探视者或陪护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涵义有三:
其一是感染发生地点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而不包括在院外感染而在院内发病的病人。
其二,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后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应为医院感染。
其三,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入院后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1.医院感染的分布
常见感染部位
在不同医院及科室的分布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2.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途径同时出现。常见途径有:
①接触传播
②空气传播
③经饮水传播
④经食物传播
⑤医源性传播
⑥生物媒介传播
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4.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住院时间
(2)手术时间
(3)先前感染的存在
(4)侵袭性操作
(5)应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
(6)手术部位
(7)备皮方法 
(8)其它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1. 加强管理
(1)加强组织管理
(2)加强医院规章制度管理
(3)加强消毒和灭菌管理
2. 医院感染的监测
3. 合理使用药物和医疗措施
4. 宣传教育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的特点
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各国***的最主要死因,且呈现持续增长势态。
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全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2000~2008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继续上升趋势,%%,%%。比较发现:城市占总死亡的比例更高,而农村增加速度更快,正迅速接近城市水平。
临床特点
绝大多数慢性病具有可治疗但不能治愈的特性,慢性病防治的目的是:在人们生命的全过程预防和控制与延缓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慢性病的患病、早亡及失能;提高病人及伤残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的危险因素
社会经济状况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
吸烟
饮酒
不合理膳食
静坐生活方式
压力与紧张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遗传
中间危险因素(生理指标)
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