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有关银行管理论文关于跨国银行管理的论文: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打造高绩效.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关银行管理论文关于跨国银行管理的论文: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打造高绩效.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关银行管理论文关于跨国银行管理的论文: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打造高绩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关银行管理论文关于跨国银行管理的论文:
跨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绩效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的国外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中国跨国公司也在逐渐兴起,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主体,其治理面临着新的更为复杂善变的国际环境。跨国公司的治理是一般公司治理跨国化的产物和高级形态,跨国公司治理问题必然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而跨国银行作为跨国公司的一种,其治理结构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绩效
一、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它关系到公司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强大的积极制度功能、抑制其因人性的缺陷导致的代理人不当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的最重要但又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钱颖一(1995)曾具体地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用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应的英文词叫“Corporate Gover2nance”,国内经济学家通常将其译成“公司治理结构”,国外经济学界对该概念有诸多不同的理解。而我国经济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定义。根据有关学者统计,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的概念多达22种。马俊驹、聂德宗(2000)指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形成的股东对公司经理的约束与监控问题;其次是基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形成的“非股东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经理层中心主义到股东会中心主义再到董事会中心主义,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为了提高对公司的治理效果,应转变治理理念,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李连华(2002)提出了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即股权配置中心论,作者提出了建立以财权配置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思想,并对各种财权的配置方式进行了分析。
二、银行的治理结构
关于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上。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相比,银行治理结构是一个更新的研究内容。国外理论界对银行治理结构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银行治理结构备受关注的内在原因主要是银行经营的业务关系到众多存款人的利益,而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银行破产案等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银行持续经营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强化银行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大部分学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的:银行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完善的途径等。
在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的缺陷时,大部分学者都指出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产权主体虚置、缺乏足够的外部竞争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明显、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他们与此不同的看法。
冯军(2001)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存在无限制的贷款和利率政策两个问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