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科医患沟通
包头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主任医师 付纳新
温家宝谈医患矛盾:根本在于制度
第一节: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的特点
—. 疾病特点
1: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肠道病毒ⅡⅤ可致手足口病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2、诊疗概况
小玉是个可爱的女孩,4岁那年不幸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当时住院五个月,经化疗后诱导缓解。最近一次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化疗后外周血象一直很低,WBC1500×109/L,遂做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提示白血病复发。本次入院将再进行诱导化疗。
3、病人及家属心理和表现
     入院时,家长及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心理:①家长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小玉的白血病复发。因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意味着预后不好,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小玉能不能活下去?一想到这个问题小玉父母就痛苦万分。②化疗药物价格昂贵,如果并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又要化掉很多钱,还有营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次住院时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而且小玉住院期间妈妈得天天陪着照顾,不能上班,家里的收入将明显减少。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心理压力很大。③小玉虽然只有5岁,虽然她不懂白血病复发真正的概念,但她不愿意再住院化疗,因为小玉知道这次住院后又要一个星期做一次腰穿,会很痛;天天得扎静脉针,不能到外面去玩;还有那好不容易留起来的短发,化疗后又要一把一把地落掉,变成难看的小光头。
4、沟通过程与成效
     小玉心事重重地住进医院病房后,病区主任马上亲自查房,制定了详尽的化疗方案,临走前轻轻拍拍小玉的头:“小玉最勇敢、最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都不怕!”然后把小玉父母俩单独请到主任办公室谈话,明确告之小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并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面对满脸愁容的小玉父母,主任鼓励道:“白血病复发患者虽然预后较差,但也有存活治好的希望!尽管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全面治愈复发白血病的难度较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白血病复发患儿成功战胜病魔的例子。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最终将病魔降服。你们家属如有什么想法的话,可及时与我们医生和护士交流。”主任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增强了小玉父母救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化疗开始后,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到床前,握着小玉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对她说:“小玉,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每天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查房,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打静脉针,做治疗和护理。小玉最怕做腰穿,每次做腰穿前,医生都会耐心地给小玉讲清什么时候做腰穿、为什么一定要做腰穿,并夸小玉勇敢,鼓励小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5、沟通要点和分析:
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成功之处在于:①虽然患儿白血病复发对家长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如实交代了病情,在化疗之前即明确告诉小玉父母患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②化疗之前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③医护人员对患儿富有同情心,与之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运用体态语言传递同情和爱心。④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树立与白血病作斗争的信心。⑤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超,最终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注意要主动介绍病况、病因、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让家长知情。
   (2)重病或癌症一旦确诊,医生有必要同时会见患儿双亲进行沟通。医生必须如实交代病情,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家长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3)医务人员要充满同情心,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4)医务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谈话应避免让患儿听到,不应在患儿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
   (5)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取得家长及患儿信任,达到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案例二
一、患者概要
患儿聪聪,男孩,3岁,独生子女。父亲为外企公司管理人员,母亲为中学教师,家庭条件优越。
二、诊疗情况:
患者聪聪因高热2天就诊。2天前患儿受凉后发热,℃,在家自服泰诺林后热退;就诊当天高热40℃不退,由爷爷奶奶带来看病。当时医院里病孩较多,急诊挂号后候诊二十分钟方才轮到看病。急诊医生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后即开了一阵安乃近和两种口服药,整个看病过程约五分钟。打完针后奶奶不放心,又到急诊室问医生:“聪聪发高热要不要紧?”医生正忙着给一个小婴儿听诊,头也没抬回答说退热针打过了就不要紧了,另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