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六消化和吸收.ppt

格式:ppt   大小:486KB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消化和吸收.ppt

上传人:taoapp 2022/6/25 文件大小:4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消化和吸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 化 与 吸 收
1
第一节 概述
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素、
矿物质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消 中性、无色、无味 水分:99% 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淀粉酶、
溶菌酶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17
3、作用: 润滑、溶解:水、粘蛋白 保护口腔:溶菌酶杀菌 消化淀粉: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为麦芽糖
18
4、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由神经反射引起 非条件反射: 诱发因素: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 产生机制: 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等) 传入神经纤维(Ⅴ、Ⅶ、Ⅸ、Ⅹ) 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梢递质为乙酰胆碱,对抗药:阿托品) 唾液腺 条件反射:食物色、味引起唾液分泌。 (Ⅰ、Ⅱ、Ⅷ) “望梅止渴”
19
二、咀 嚼 咀嚼不仅是口腔机械、化学消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反射性诱发启动胃、胰、肝、胆囊的消化活动的开始。
20
吞 咽
吞咽动作分三期
由口腔到咽
由咽到食管上段
由食管下行到胃

通过蠕动将食团向下推进

蠕动:由平滑肌顺序收缩和舒张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21
22
食管下括约肌:在食管与胃连接处,解剖学上不存在括约肌,但有一高压区,3-6cm, —,称食管下括约肌。(第一抗反流屏障---反流性食管炎)
2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化学性消化(胃液) 机械性消化(胃蠕动)
24
一、胃液的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数量:1- 性质:无色、酸性(-) 成分:   无机物:HCL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粘液(粘蛋白)及内因子等。
25
1、盐酸(HCL) 来源:胃腺的壁细胞 形成过程 H+的形成: 壁细胞中水解离 H+、K+-ATP酶(壁细胞膜上质子泵) CLˉ的形成: 碳酸酐酶催化作用下,CO2和H2O形成H2CO3,  H2CO3解离形成HCO3ˉ,HCO3ˉ与CLˉ进行交换,CLˉ通过特异性CLˉ通道进入分泌管腔。
26
盐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杀菌
④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⑤促进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27
2、胃蛋白酶原   来源:胃腺的主细胞 激活形成过程: HCL、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作用: 水解蛋白质、多肽 胨、少量多肽、氨基酸
28
3、粘液及胃的屏障 来源: 胃粘液: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 颈细胞、喷门腺和幽门腺 主要成分:糖蛋白 特点:粘滞性较强(水30-260倍)、可以形成凝胶。 碳酸氢盐:胃粘膜非泌酸细胞形成,可以中和HCL。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
29
4、内因子: 壁细胞分泌,糖蛋白 (分子量50000— 60000) 作用: 结合VB12 ,保护VB12 不被水解酶破坏 促进VB12吸收。
30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 ①头期:神经传入冲动来自头部 条件、非条件 反射中枢 (延髓) 启动神经—体液性调节,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 胃酸分泌特点: 时间长;量大、酸度很高,消化力(酶) 强;与情绪有关。
31
② 胃期(食物在胃内产生的机械、化学刺激) 引起胃酸分泌的渠道: a、胃体、胃底感受器扩张 内在神经丛、迷走—迷走 胃泌素 b、胃幽门机械感受器 内在神经丛 G细胞 胃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