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docx

格式:docx   大小:8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docx

上传人:cjl201801 2022/6/25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 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
入沉淀区后, 缓慢水平流动, 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 沉淀区出水溢过堰 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平流管内的流速——般应大于100mmzs,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 射板。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 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1. 35 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 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 0. 25〜0. 50ml作为初沉池 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z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 于 20mmz s。
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45。〜60。,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排泥 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 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 4m浮渣 挡板淹没深度0. 3〜0. 4日 高出水面0. 1〜0. 25ml距集水槽0. 25〜0. 50m
例:某城市人口 N=6WW<, Qmax=
中心管的面积和直径:
,设池子数为4,则qmax=Qmax/4=
f1=qmax/v0==
d0 4f1
\无
4 ,

沉淀池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q=/
则上升流速v=q=
f2=qmax/v= 淀池直径
每座沉淀池总面积A=f1+f2=+=
4 fl 4
口 3

<10m
沉淀池有效水深h2
设沉淀时间t二
贝U h2=vt=
.校核径深比
D/h2==<3,符合要求
.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 q0
q 0 0325
q0 ■qmax 1000
无D
S=, WJ
污泥体积
设污泥清除时间间隔为tg=2d,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为
W=SNtg/1000=60m3
每池污泥体积Wt=W/n=15m3
池子圆锥部分的体积V
设圆锥底部直径d'= ,截锥高度h5,截锥侧壁倾角550,,则
h5 ~tga 7^tg55 528m 22
nt 5 无 _2_____2_3_ 3
V —5(R2 Rr r2) ( ) m3 15m3
33
足够容纳2日的污泥量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h3,过缝隙7?水流速vt= ,
喇叭口直径
dl== H
h1=, h4=0 (泥面很低),也可取
H=h1+h2+h3+h4+h5=+++0+=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流形, 因此,污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 淀池。
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进水管悬吊在桥架下或埋设在池体底板混凝
土中,污水首先进人池体的中心管内, 然后在进入沉淀池时,经过中心管周围的 整流板整流后均匀地向四周辐射流动,上精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的出水堰溢流 而出,污泥沉降到池底,由刮泥机或刮吸泥机刮到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再用重
力或泵抽吸排出。
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 池四周或中间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 同。
辐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
直径一般不小于16m最大可达100m池底坡度一般为0. 05〜0. 10。
通常采用机械刮泥,再用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当池径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斗式集泥(一般为四斗)。污泥可用压缩空气提升或用机械泵(潜污 泵、螺旋泵等)提升排出,也可以利用静水头将污泥输送到下 _级处理系统。
进、出水的布置方式有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 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形式。
当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具驱动装置设在 池子中心走道板上。当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具驱动装 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能超过 3m/min,通常采用 1. 5m/min。
(6)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浮渣用装在刮泥机桁架一侧的浮渣刮板 收集。
(7)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效率较高,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 式沉淀池相比,表面负荷可提高l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