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血透通路内瘘相关.ppt

格式:ppt   大小:6,594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透通路内瘘相关.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6/26 文件大小:6.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透通路内瘘相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透通路内瘘相关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Click here to modify 血透通路内瘘相关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Name:Ares
Date:16 Feb
2021
术者资质和手术环境
(1)术者资质:经过相关专科培训、达
到熟练操作的医生才可独立实施手术
(2)手术环境:手术需在符合卫生管理
部门要求的手术室中进行
术后处理:功能检查
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
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
适当抬高内瘘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术后处理
每3 日换药1 次,10~14 天拆线
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 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术后24 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促使内瘘尽快“成熟”
术后1 周
每天用术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
术后2 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 次
内瘘使用
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 周,最好等待8~12 周后再开始穿刺
若术后8周静脉还没有充分扩张,血流量<600ml/min,透析血流量不足(除外穿刺技术因素),则为内瘘成熟不良或发育不全
术后3 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
穿刺血管的选择
动静脉内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
管走向,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厚
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
通畅的内瘘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及搏动,
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粗糙吹风样血
管杂音
穿刺顺序与方法
有计划:
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
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和定点穿刺
穿刺针选择
使用的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G 或16G)
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200~250ml/min
使用3~5 次后,再选用较粗的穿刺针(16G 或
15G),并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
(250~350ml/min)
穿刺方法及技巧
穿刺前检查:
通过望、触、听检查内瘘情况
内瘘有感染、血肿、瘀血等因素就暂时不用,经处理
愈合后再使用
对新瘘患者要了解其手术时间,血管扩张情况等因素
穿刺方法及技巧
选择动-静脉进针点:
穿刺动脉点离吻合口5厘米左右,原则上静脉穿刺点不在内瘘上
在同一内瘘上静脉点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至少距离8-10厘米
选纽扣式、区域式
穿刺方法及技巧
进针角度要求:
根据病人内瘘情况不同,进针角度有所不同。
一般进针度角20-40
并发症与处理
血栓
感染
血管狭窄
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
心力衰竭
肿胀手综合征
窃血综合征
病因
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管狭窄处
高凝状态
低血压
压迫时间过长
低温等
血栓预防与处理
血栓形成24 小时内,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等进行
药物溶栓,也可在X 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
瘘管血栓形成后也可采用取栓术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
血栓形成1 周后瘘管血流仍可以重建,但还是提倡尽可能在血栓尚未机化前行取栓术
常用的取栓术方法包括Fogarty 导管取栓术及手术切开取栓术
感染
病因:
瘘管附近部位皮肤等感染
长期透析患者伴有的免疫功能缺陷
感染预防及处理
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治疗推
荐采用广谱的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
物,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瘘感
染治疗时间至少6 周
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瘘管
可以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也可以在缺损部位的近端进行
再次吻合
血管狭窄
病因血管狭窄易发生在瘘口,与手术操作不当或局部增生有关
预防及处理有条件可行经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