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医学影像学(腹部二).ppt

格式:ppt   大小:13,729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学影像学(腹部二).ppt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22/6/26 文件大小:13.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学影像学(腹部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MRI表现:
MRI在发现肝转移瘤上最为敏感,多数肝转移瘤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边缘不规则,不锐利,不清楚。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病灶是转移瘤的诊断依据。由于瘤内常有坏死、出血、纤维化、钙化等改变,平MRI表现:
MRI在发现肝转移瘤上最为敏感,多数肝转移瘤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边缘不规则,不锐利,不清楚。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病灶是转移瘤的诊断依据。由于瘤内常有坏死、出血、纤维化、钙化等改变,平扫时MR信号可不均匀(较大者),增强可见“牛眼征”。而良性少见。
(四)、肝转移瘤
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病变,一般指先天性肝囊肿,可能由胆管发育不良演变而来,囊壁薄由分泌上皮细胞组成,囊内充满清亮囊液。单发、多发性肝囊肿叫单纯性肝囊肿;如合并多囊肾,叫多囊肝。
(五)、肝囊肿
(五)、肝囊肿
CT表现:
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光滑清晰,其内密度均匀。CT值与水接近。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与强化的正常肝组织界线显示更清。
(五)、肝囊肿
MRI表现:
肝囊肿为圆形边缘光滑、锐利,信号均匀的病变,病变大小不一,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强度近似于脑脊液(水)。
增强后无强化,T1信号更低可与肝血管瘤鉴别。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六)、肝硬化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结构和血液循环体系改建为特征的一种病理过程。
早期病人无明显不适。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出现腹水、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晚期出现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预后不良。
肝硬化
CT表现:
1、肝轮廓边缘呈结节状或波浪状。
2、肝脏体积缩小,密度略高(硬化结节)欠均匀。
3、肝门肝裂增宽。
4、肝各叶比例失调,尾叶、左叶增大;右叶缩小。
5、肝门静脉增宽,脾大(超过6个肋单元)。
6、腹水,以肝、脾外缘弧形低密度腹水多见,亦常见右侧胸水。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肝硬化
CT平扫示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肝实质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结节状略高密度,脾大、厚,胃底、脾门区可见许多结节状、长条状及略低密度影,为异常扩张之血管影。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肝硬化、门脉高压、胆囊结石 CT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波浪状改变,肝实质呈均匀一致性强化;脾脏明显增大、增厚,同时肝门区可见许多异常粗大迂曲血管影,胆囊内可见环形高密度影,为混合性结石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肝硬化、门脉高压
CT扫描示肝表面凹凸
不平,肝右叶体积缩小,比例失调,肝门区扩大,门静脉亦明显增粗,脾脏增大;增强扫描(C~F)见肝实质仍呈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六)、肝硬化

二、MRI检查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
2,肝脏再生结节在T1WI上一般呈等信号,在T2WI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
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
肝硬化
MRI横断面T2WI(A~D)平扫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呈
波浪状凹凸不平,肝实质内MR信号尚均匀,肝脏周围可
见弧形异常高信号影为腹水
肝硬化CT(+C)及MRI
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箭)MRI
(七)、脂肪肝
肝在腹腔脏器中CT值最高,当肝CT值低于脾脏时提示存在脂肪成分,测CT值低于50Hu以下,严重时可为负值,肝血管反呈高密度显示清晰。
局灶性脂肪肝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其内见血管正常分布,增强后脂肪肝无强化。
第二节 胆系
(一)、胆石症与胆囊炎
以中年女性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以右上腹绞痛,常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莫非氏征阳性。
阴性结石 → 胆固醇类
混合性结石
阳性结石 → 胆红素钙质
(一)、胆石症与胆囊炎
CT表现:
胆囊腔内类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高密度影,可随体位变换而改变。如囊内见低密度(可为负值)影时提示阴性结石。
胆结石一般伴有胆囊炎。CT上急性胆囊炎主要见胆囊增大,胆囊直径超过 5cm,胆囊壁均匀增厚,超过 3mm。胆囊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
(一)、胆石症与胆囊炎
增强扫描胆囊壁明显强化。结石不强化。胆囊结石一般均伴有胆囊炎,但胆囊炎不一定伴有结石。
慢性胆囊炎胆囊缩小(胆囊功能差),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