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haha 2022/6/26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像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多或少的细胞间质(或称细胞外基质)。依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种基本类型。由这些组织按肯定的方式有机维较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电镜下也有周期性横纹。嗜银纤维多分布于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肾小管
 和毛细血管四周,淋巴组织、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中也含较多的嗜银纤维。
 二、名词说明 1.同源细胞群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软骨细胞群,位于软骨组织的中部。每个同源细胞群有 2~8 个软骨细胞,包含在一个大的软骨陷窝内,后者又分成几个小的陷窝,各含一个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的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目越多,反映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
 2.哈弗系统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内,沿骨的长轴排列。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及其中的骨细胞组成,呈圆筒状;中心的管道称中心管或哈弗管,衬以骨内膜,管内含小血管和神经等。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3.骨板是呈板层状的骨基质,由大量胶原纤维、沿胶原原纤维长轴排列的细针状骨盐结晶及少量无定形基质组成。同一层骨板内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胶原纤维相互垂直,骨细胞则散在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的骨陷窝内。骨板的这种结构有效地增加了骨的支持实力。
 4.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者在软骨膜下形成领圈状薄层原始骨组织,包绕软骨雏形中段,称为骨领。骨领
 形成后,其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外膜。骨领以后渐渐增厚增长,并改建成骨干的骨密质。
 二、名词说明 1.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有少量残存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可显示残留的核糖体,呈网织状。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 1~3 天后,残留细胞器消逝,成为成熟红细胞。***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 %~%,新生儿可达 3%~6%。网织红细胞计数可推断骨髓造血功能,对血液病诊断、推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2.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细胞核常呈分叶核,或为杆状。胞质内含有两种颗粒:特别颗粒较小,占 80%,中性,染为淡红色,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溶酶体,较大,占 20%,染为淡紫色。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实力,可吞噬和杀灭细菌。
 3.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3%。核多为 2 叶,胞质内充溢粗大、分布匀称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电镜下,颗粒呈圆或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长方形结晶体。颗粒属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芳香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酶。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
 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等作用。
 4.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最早起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血岛内。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向多种血细胞系分化的实力,并能进行自我复制。诞生后主要分布在红骨髓,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中也有少量分布。
 二、名词说明 1.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在 H-E 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电镜下,闰盘位于 Z 线水平,是由相邻心肌纤维的连接面彼此凹凸嵌合而成;在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着坚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2.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由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每个肌节由 1/2 I 带+A 带+1/2 I 带组成;I 带中有细肌丝,细肌丝一端固定于 Z 线,另一端伸入 A 带;A 带的两侧部分有细肌丝和粗肌丝,中间部分只有粗肌丝,为 H 带。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横小管又称 T 小管,是横纹肌肌纤维的肌膜和基膜共同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分支互连成网,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表面。人与哺
 乳动物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心肌的横小管位于 Z 线水平。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快速传入细胞内。
 4.肌质网又称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相邻两个横小管之间,环绕肌原纤维。其中心部的主支纵行,故肌质网也称纵小管;其两端膨大,形成终池。肌质网膜上有钙通道和钙泵。肌质网有调整肌浆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对肌纤维的收缩起重要作用。
 5.三联体位于骨骼肌纤维内 A 带和 I 带交界处,由一条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其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至肌质网膜,使钙离子大量进入肌浆,引起肌丝滑动,肌原纤维收缩。
 二、名词说明 1.尼氏体是位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的嗜碱性颗粒或斑块,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