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新闻、大新闻与新闻价值的量化
好新闻、大新闻与新闻价值的量化
论文联盟传统新闻价值观一旦被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所代替,为评选好新闻、大新闻找到一条量化途径,对化解新闻评选中的争议提供了最公正的方法。评选好新闻或大新闻,实际是确定新性消失得一干二净。构造美、语言美、图像美及其事象的鲜活使受众得到一种隽永的回味,流动洋溢周身的愉悦,这种美学价值在许多新闻中,即使在政治新闻中也可能表现得非常得体。
新闻内容的好坏,即它报道的是负面事实还是正面事实,不是衡量新闻优劣的标准。美国的911事件对人类是最大的坏事,但对它的报道那么被评为普利策新闻奖。新闻的好坏不是指新闻事实的利弊,而是指它是否生动纪录了一桩不平凡的事件,引起社会轰动,让受众铭刻在心。新闻的社会反响强烈,必然是重大事件,在社会生活中留有深深的迹痕。因此,评选好新闻更为重要的标准是以社会反响来判断,即考察其社会效果的影响力。这既是好新闻的标准,也是大新闻的标准。
以上5条标准除第三条标准外,同时具备其余4条标准才能构成好新闻的特质,而第五条标准又是大新闻的根本要素。一条重大新闻对任何人都有认识上的需求,产生全方位的社会震撼,由事件的社会深度和思想悍烈所激发的强烈反响,其意蕴越大、越丰富,也越难概括。凡引起全国或全世界轰动的新闻,再现导致社会深化变动的事件,称为大新闻,包括全国大新闻和世界大新闻。鉴别大新闻侧重于事件的巨变、震撼、全局性或惨烈性。大新闻引起各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往往由众多媒体踊跃报道成就的,它不是独家新闻。
新闻作品假设不是一次性快餐,在它面世后其价值并不很快损耗,它将长期充满生命力,这是历史标志性新闻。人类登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开放特区。等等,这类具有永久意义论文联盟的事件的报道,作为文化积淀物保存下来,岁月涤荡,风吹雨打,在受众中长期不会消失。由于它深化再现了时代的巨变和人民的苦乐,代表着一段生活、一个事变、一种情感、一次突如其来的转折,读着它,仿佛站在新生活基点上听一位老人的叙说,历史余音袅袅不绝。这种深化的历史价值,永载史册,是大新闻的主要标准。媒体报道的事件不管多么重要,报道后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就不是一条好新闻,更不是一条大新闻。
评定好新闻的价值量化
一条新闻的受阅人数是新闻价值大小的尺度,也是新闻效果的直接标志。新闻的社会价值不可能由社会确定,虽然它最终由社会理论来检验,但它只能由受众的认识来直接把握。一条新闻有很大价值,受众就会需要它,愿意承受它,巨量受众将推动它大范围传播,受众量无形成为新闻价值量的转换形式。正如徐宝璜所说: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显然,新闻价值的大小,完全可由受众的人数来检验。
这就得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没有被受众阅读的新闻,没有价值;受众收受面的大小构成新闻的不同价值量。按照这一原理,人们找到一条确认新闻优劣的量化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是客观的。受众规模以及受众的判断一旦可以计量,就能标示新闻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和新闻影响力的大校
过去评选好新闻者分析新闻的内容,多数赞成的新闻就评为一等或二、三等。评选者既缺乏可靠的材料,又无视必要的量化数据,往往以自己的观点论是非。评选者有时根据一两个典型反响作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