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特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特点.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22/6/2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特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家养老老年人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起了急剧的变化,从为国家为社会作奉献的地位变成受社会供养的“闲人”。身份地位变了,从有承担各种工作任务而忙碌变为无职务而整日无所事事。闲住在家社会交往明显减少,此时若再有子女分离,老伴后一个阶段的反应是接受:一旦到达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尽可能地完成未达成的夙愿。这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已经趋向平静,并且对死亡不再恐惧。
四、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从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角色引起的心理改变老年人一旦退休,从几十年有规律、有责任的职业角色,突然一下子转变为无所约束、自由自在的闲暇角色,会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惆怅、空荡、寂寞的情绪,易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病。
2、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引起的心理改变老年人离退休后,存在政治地位下降,社会活动范围变窄,权力和晋升机会丧失,经济收入减少,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变为社会的赡养群体等问题。面对这种落差,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不****惯,受不了,心理失去平衡,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生出许多烦恼。这些烦恼也会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病。
3、社会适应力改变引起的心理改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学说提出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体验。
老年人在过去的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信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多数经验丰富、阅历广泛,所形成的信念持久稳定。衰老后,他们退出了社会发展的主阵地,成为社会的赡养群体。这种改变影响了他们的信念,使他们觉得过去努力了一辈子,如今老了,没有用了,要求自我实现的理想破灭了,要求自尊与被尊重的愿望淡漠了,因而产生了失落、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了所谓“看破红尘”的想法,变得不再谦虚谨慎,不再讲文明,不再顾及面子,表现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常常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容易被说服,易激惹,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甚至对社会产生对抗心理。
五、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改变人到老年,挣钱的机会减少,花钱的地方增多,如:自己要生活,要看病吃药;要帮助子女结婚买房,帮助儿孙上大学,帮助养育第三代等,都可能引发家庭经济危机。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良,会让老年人产生受苦受累一辈子,前景黯淡的想法,引发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
2、家庭人际关系引起的改变老年人在未退休前,早出晚归去上班,和家人接触不多,很少产生矛盾。退休后,自以为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早上睡懒觉,晚上看电视,三餐无规律,如果使得儿媳孙子不得安宁,一旦破坏了一家人的和睦气氛引发争吵,老年人往往不找自己的原因,反而对子女失望埋怨,愤愤不平,从而影响自己心身健康。此外,老年夫妻关系的角色也有变化。由于老年妇女的健康状态往往要比老年男性好一些,因此,老年妻子对丈夫的照顾比过去多了。从以前受丈夫保护转为保护丈夫,从而在家庭中的管理权和发言权也比过去多了。而退休后的老年丈夫由于社会活动减少,家中承担的事务增多,不自觉地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婆婆妈妈。从性别角色上看,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在日益缩小,气质上也开始趋于中性。
3、空巢老人的心理改变老年人在失去了社会角色、职业角色之后,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对子女的关心照顾上。子女自立门户后,使老年人失去了服务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