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2
《自杀论》读书笔记
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九辑,初版于1981年。
《自杀论》通过实证法论证了自杀率是例子来否定上述假设:精神错乱的女性多于男性,但自杀是男性多于女性;“犹太教徒精神错乱病人要比其他教徒中多得多,但是犹太教徒的
[键入文字] 《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7
自杀倾向很微弱”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九辑,第43页
;不同地区精神错乱者的数目和自杀者的数目没有对应关系;发生精神错乱多是壮年时期,但自杀倾向从童年到老年递增;下层社会中精神错乱很少,但自杀却很多。
关于神经衰弱,作者这样说道:“神经衰弱本身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诱因,这种诱因不一定导致任何确定的行为,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行动。这是一块能够按照社会原因给他施肥的方式产生不同倾向的土壤。”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九辑,第49页
简单的说,神经衰弱只是一根“导火索”,它也许会引燃自杀这个“炸药包”,也许也会引燃其他的“炸药包”,也许根本不会引燃任何“炸药包”。
除了得出“神经衰弱对集体的自杀倾向并不是决定性的”这个结论,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这种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控制变量法,将神经错乱的数量和自杀的数量作为两个主变量,固定性别、宗教、地区、年龄阶段、社会分层等无关变量,分析两个主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书主要运用的方法。
[键入文字] 《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8
用同样的方法,在控制地区这一变量的条件下,分析了酗酒和自杀的关系,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至此,对变态心理与自杀关系的探讨就结束了,得出了“没有任何精神变态和自杀保持某种有规律的和不容置疑的关系”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九辑,第54页
的结论。
除了变态心理的因素,正常心理和自杀是否有联系呢?也就是普通人和自杀的关系,种族作为大量普通人的集合便成为了研究的对象,作者也一并讨论了遗传和自杀是否有关。
“种族、遗传和自杀具有联系”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自杀倾向的基础是个人的体质,种族的不同和遗传作用是与这种身体素质息息相关的。
在研究种族和自杀的关系这个问题之前,弄清楚什么是种族是必要的,因为这涉及所探讨的问题的范畴,德•卡特勒法热给种族下的定义是:“属于同一个人种、通过有性世代传递某种原始变化的特点的相似个体的总和”费利克斯:《人类》,巴黎:阿尔康书店,第28页
。这个定义体现了种族的特点是通关遗传的方式形成的,但实际上,从人类出现之初,各地的不同人类就有了
[键入文字] 《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10
不同的特点。那种族的定义应该如何定义呢?这个问题要涉及人类的起源,要从源头上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困难的,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暂且不管来源而从未来的方面来定义,种族是任何一群表现出或多或少可以遗传的共同特点的个人的总和。明确了这个问题后再思考如何区别不同的种族,很多时候,要区分两个种族是从他们标志的特点(如身高和颧骨)分辨出来的,因此,种族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所以作者也只能粗略地划分种族。
在原有的统计结果中表明,自杀倾向的大小顺序排列为日耳曼族,克尔特—罗马族,斯拉夫族。那这种自杀倾向的顺序是否就有种族的原因了?如果是,种族内部的各个民族也应该如此,循着这样的思路,作者比较了种族内部的不同民族的自杀率,发现同一个种族也会有自杀率悬殊的情况,因此得到结论“种族和自杀是毫不相干的”。
但在研究过程中又有一个现象需要解释:在日耳曼种族中,德意志民族强烈倾向于自杀,那是否说
[键入文字] 《自杀论》读书笔记 [键入文字]
10
德意志民族和自杀是有联系的呢?若果是,那么不同民族就会保留各自杀倾向,无论其他变量如何改变。再看看奥地利的德意志人,把八个德意志人较少的省(主要的种族是斯拉夫族)加在一起计算,平均自杀率为86,这和大部分是德意志人、全部是德意志人的几个省中相近。可见不同民族的人混居时自杀倾向也相近,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民族随着地区的不同会依然保持自己的自杀率不变。因此,不同种族之间自杀率的差异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种族的原因,而很有可能是环境的原因。
作者接着用德意志族和拉丁族的相似的例子佐证了上述观点。但是莫塞利的观点中种族和自杀率分布的契合又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作者就这个问题作了更多的论证。作者从地理分布、人种身高,社会文明分析:种族差异是多元的,同一种族的人通常在同一地区,具有相似的生理特征,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文明;不同的生理特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