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必须的迁移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中国历史七年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打算,后由学生发言,讲解并描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
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开展状况。
4、小结。展示课件学问点汇萃
5、课堂探讨: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分。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绽开探讨。
最终由老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10多年来争辩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疼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绩是不行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领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允的。)
6、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与曹操
二、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三)
第 22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开展的也许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洁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洁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 法]探讨法、问题导学法
[学 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根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根本状况
2导入新课:
回忆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