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图形创意》.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形创意》.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5/25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形创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8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108021113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创意思维能力和图形造型能力来表达特定的图形创意。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用途以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并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图形设计的有关概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课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达到独立完成构思独特新颖、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内涵的创意图形设计。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将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性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二、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60 课程总学分: 4三、课时分配四、适用专业及年级本课程大纲适用于 13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序号课程内容学时分配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一) 第一部分:图形的语言 642 (二) 第二部分:图形的创意思维 642 (三) 第三部分:图形的创意表现 1284 (四) 第四部分:图形的组织结构 1064 (五) 第五部分:图形创意的实际应用 1266 (六) 综合附加:图形创意练****144 10 合计 60 32 28 49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创意已经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掌握图形语言的心理特征和图形的创意思维,才能为以后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并能从创作实践中,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方法,启发创意灵感,做出更加优秀的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了解图形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设计规律;理解图形视觉原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运用图形视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联想形式,开展图形创意设计。 1 .通过项目导入与典型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以及开阔思维的视野,掌握国际设计最新的动态,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 2 .通过快题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把握图形创意的各种思维表现、表现手法的基本知识点。 。(二)能力目标正确掌握对图形的感觉、选择和理解;具备对图形的概括、加工能力;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图形创作设计;掌握图形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 .通过对思维、手绘、创意表达等技巧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际操作与创意的组织能力。 2 .使学生充分掌握创意表达的技巧,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3 .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如广告设计、海报创意、角色设计、场景绘制等设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三)德育目标 50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态度,养成自觉学****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 、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素质。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理论部分(一)第一部分:图形的语言 :图形的起源与演变(1)认识图形(2)图形的历史演变(3)图形传播的意义第二节:图形语言的规律(1)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对图形语言的影响(2)图形语言创意中的多面性(3)图形语言的设计性第三节:现代图形语言特征本章****题及实训本章思考题 ,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发展史,掌握图形语言的规律和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 ,把握图形语言的特征,并能熟练运用到图形创意中。(二) 第二部分:图形的创意思维 51 :创意思维(1)创意思维的过程(2)创意图形的思维方式(3)创意构思的特点第二节:图形创意思维训练(1)点、线、面是绘画、设计的基本元素(2)图形的联想思维训练(3)从基本元素进行联想的训练第三节:想象与联想的翅膀(1)相似联想(2)相关联想(3)对比联想(4)因果联想本章****题及实训本章思考题 ,要使学生对点、线、面有较深刻的理解,培养对图形的创意思维,了解并掌握图形的创意表现特点,掌握图形基本元素的语言传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