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事务的服务、管理、监督等多项职能。规范、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地方经济的腾飞起到缺乏竞争,没有主动接受新鲜事物,只是被动地工作。同时,除财政部门对各个部门财务有一定的预算编制培训外,各部门基本上都忽视了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培训,造成了单位预算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一般都会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但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上在这个环节上是缺失的。其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动机进行良好的自我监督,即使有些单位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也没有很好地落实执行。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獨立的第三方监管和监督机制,容易滋生不良现象。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对企业当年度的预计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履行管理职责,对其预算管理更是高度重视,其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全面预算的意识,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是要求全员、全过程、全业务环节都要参与到管理中来的一项制度。针对这一目标,首先要让“一把手”领导先做好榜样和表率,让他们了解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单位要针对预算管理进行全员业务培训,形成学习氛围。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重视本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时应该关注预算的连续性,要长远地看待,结合国家政策和地区实际作出有利于当地财政资源最大利用价值的财政预算编排,在预算编制培训的内容重点上要关注长期性,摒弃短期的经济行为。 (二)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时要严格依法依规,加大对《预算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根据地方和部门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依法依归编制的同时要注意预算工作的灵活性,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发现预算与实际出现出入的情况立即调整。对于预算调整给予高度重视,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一年有两次预算调整。同时,对于重点月份给予特别关注。
(三)提高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与企业预算工作不同,其讲求的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预算的编制离不开单位的各个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各部门人员在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中积极参与配合。因此,无论是对单位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是单位的普通人员,对全员进行全面预算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扎口部门,在选人用人上必须选择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清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人才,组建优秀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那些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财务专业知识不精通的财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对于业务能力低下、思想觉悟存在问题、个人道德素质不高的财务人员应该加强管控。
(四)完善预算监督管理和绩效管理体系
完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检查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改正,在做好日常检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