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杨式太极拳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式太极拳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6/2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式太极拳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杨式太极拳_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一百零一零一多太极拳体用全书》)。即形、气、理的****练程序。二、“先练顺,次练劲,后练巧”(《太极拳运用法》)。这是拳技提高上的****练程序。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是架式体势方面的****练程序。还有一种****练程序,即王宗岳先师《太极拳论》中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打手、技击方面的****练程序(以上内容见杨振基宗师((杨澄甫式太极拳))第14、15页)。   以上程序,均与凹凸中功架无关。因此,架式的凹凸,既非功力有元之评判标准,也非****练程序和阶段的区分标记。所以,李雅轩先师说:“练拳日久,有了功夫之后,就将架子收敛一些,……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得充溢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杨氏太极拳诠真》第208页)。      误区二:弓步步宽以一拳或一脚横向距离为宜。      一些人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步宽(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有两种状况,一是揽雀尾式,步宽以一拳(10公分)为宜;二是搂膝拗步和野马分鬃等式,步宽以横向一脚宽度(约23~25公分)为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笔者认为,同一拳种中的同一种步法,其步宽均应一样,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步宽。上述两种步宽(即“一拳”和“横向一脚”)均为过窄,不符合杨式太极拳伸展大方,松静沉稳的拳法要求。因为,弓步的打手和技击功能多为进攻性,全身均应以轻松自然,开放伸展为度,以无牵扯,能松能沉为原那么。因而,步宽应与人的肢体自然活动相适应。一般人在正常行走时其步宽略窄于肩。弓步的拳术步法,其势低于正常行走,其步宽也应略大于正常行走之步宽。因此,弓步步宽应与肩同(约35~40公分)。笔者翻阅了几位杨式太极拳大师的著述,均未发觉弓步两种步宽的说法。顾留馨教师说:“弓步前后足的横向距离约与肩宽……”(《太极拳术》第110页)。赵斌教师说:“凡弓步,……前弓脚尖朝正前方,后蹬之脚尖外撇……横向距离约肩宽(《杨氏太极拳真传》第17、39页关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的动作要领说明)。杨振铎教师说:“两脚之间,弓步要求中间幅度要与肩同宽……”(《杨氏太极拳・剑・刀》第41页)。傅钟文和杨振基两位大师在著述中对弓步步宽虽未提详细宽度,但傅主见“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留意落步的地点要稍开一些,才显著得平稳”(《杨式太极拳))第35页)。且从弓步示意图看,两脚横向距离也约与肩宽。杨振基教师要求,做弓步时,“裆部不闭合,裆是开的”(《杨澄甫式太极拳》第47页)。开裆,也当是肩之宽度。笔者当年跟杨振基和裴秀荣学拳时,他们也说弓步两足的横向距离约与肩宽。   大师们说得很清晰,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步宽与肩同宽,这有利于两腿对身体重量的承受和支撑。如步宽过窄,在前弓或后坐时上身就简单出现左右摇摆或两腿支撑不稳的现象。道理很简洁,比方彻墙,双砖(两砖并列)以上的墙体明显要比单砖体稳固得多。      误区三:弓步定型时“前弓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一些人认为,弓步定型时,前弓脚之膝盖与地面的垂直线不能超过脚尖。这是对弓步定型动作的一种不科学,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