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诗词复习:诗歌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410KB   页数:8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诗词复习:诗歌课件.ppt

上传人:rsqcpza 2022/6/27 文件大小:2.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诗词复习:诗歌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十一学校
古代诗歌解读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目录
律诗的解读
1
绝句的解读
2
词的解读
3
古诗问答模式
4
古代诗歌解读
律诗的解读
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杜甫《登高》由景转情。)
北京十一学校
尾联 合:对全篇进行总结归纳。最好能够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综义山一生所遭,如上所述,皆失意之事,故不待今日追忆惘然自失,即在当时已如此也。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落笔点题,西域大宛出汗血马,亦称天马。
“锋棱”句写马骨相之异。起得奇峭得势。
紧承上联,写马之矫健豪纵:马贵耳小而锐,
状如 削竹;奔腾则四蹄生风,如不践地。
颈联转而写马之品质血性:能越涧过坡,无空阔之言;可临危脱险,足以生死相托。
尾联总结前六句,谓兵曹得此马,可立功万里外。又紧扣题目,知此马非兵曹之马不可,咏马也赞人。
绝句读法
北京十一学校
绝句的章法
绝句在章法上也讲究起承转合。
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北京十一学校
绝句的“转”的几种方法
1 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
例: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北京十一学校
2 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3 由别人的行动到自己的行动、见闻:
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北京十一学校
4 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
例: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北京十一学校
5 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将来的情景: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6 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
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硭,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北京十一学校
7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例:刘采春的《望夫曲》: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例2:金昌緒《闺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起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京十一学校
“转”通常是第三句,但也有例外,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是描述从前越破吴后的得意、繁盛和逸乐,第四句才转而写今日的凄凉。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从句子的意思和作用上看,绝句总体上通常可分为前后两半。往往前半起引带、铺垫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第三句的“转”,为了拉出、铺垫、反衬、强调等作用,前人常用“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只今”、“昔”等字以转出新意。
北京十一学校
绝句“结”的几种方法
1 以理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北京十一学校
2 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
如:武元衡《寒食下第》: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学 科网
北京十一学校
3 以景结。结得好,能有神韵。
如:柳中庸《江行》:繁阴乍隐洲,落叶初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北京十一学校
绝句情感表现的若干方法
1 移情入物
若将主观感情移入自然景物,即“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黑格尔《美学》),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物色带情”,西方美学家所说的“移情作用”。
北京十一学校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把依恋之情移在柳、藤的缠系中、黄莺的歌唱中。不说自己情系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