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靖江市天利化工厂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2010年4月修订
W型真空泵安全操作规程
一、 操作人员必
d、 轴启锈蚀、磨蚀、滚讲被划伤。
处理方式:
a、 沉新调剂异轴度。
b、 改良光滑前提。
c从新调剂轴启地位。
d、改换轴承。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操作规程
一、点火升温
(一)导热油炉投入运行前的必备条件
1、 办理有机热载体炉登记手续,领取使用登记证。新炉安装后 应经当地锅炉检验所检查验收合格,使用单位填好“锅炉登记卡",到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使用登记 证。无证炉不得投入运行。
2、 司炉人员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持有《热载体炉司炉 操作证》,司炉人员除了符合工业锅炉司炉工条件外,还应经过热载体 炉专门知识培训。
3、 使用单位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二)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1、 有机热载炉内、外部的检查和准备,包括:有机热载炉内部 残存水已放尽、吹干;炉膛内杂物清除干净;各检查孔、人孔等都已 密闭,使用填料符合热载体炉介质要求。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检查
1) 压力表弯管前端的针形阀或截止阀处全开状态。压力表精度、 量程、表盘直径符合要求,无压力时指针回零。
2) 液位计放油管阀门处关闭状态,放液管已与储存罐正确联接。
3) 温度计及自动记录仪表已校验合格;超温超压报警、自动连锁 保护装置已投入,电器控制各接点无异常。
4) 燃烧通风设备检查,无异常。
2、 介质化验及冷态循环
有机热载炉使用的热传导液质量合格,对热载体锅炉安全运行关 系极大,所以,应先对使用的热传导液取样化验或有供应方的相关质 量证明,应明确:
1) 热传导液最高使用温度是否与有机热载体炉供热条件一致。炉 出口温度至少应比热传导液允许使用温度低30~40笆,否则热传导液 在使用中会很快分解变质,提前失效。
2) 抽样化验,测定热传导液的外观质量、闪点、粘度、酸值、残 炭和水分,与热传导液生产厂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同时也为 今后运行中介质质量变化监测提供依据。
3、 装油将化验合格的热传导液用加油泵往炉内和膨胀器内注入 热传导液。在加油泵向系统注热传导液时,应再检查一遍炉体、用热设 备、管道系统的排污阀、放油阀是否关好,以免热传导液流失。同时 将管道和炉体上的排汽阀逐一打开,排除空气,直至有油流出时关闭。 当膨胀器液位计上出现油位时停止注热传导液,然后启动循环泵,进 行冷态循环。
冷态循环冷态循环的目的是试验整个供热系统是否有滞阻现象, 设备、管路、阀门等处有无渗漏,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能否满足生产 要求。由于冷油粘度较高,故热载体炉进出口压力差比较大,管路系 统的流动阻力也较大,每台循环泵应轮流启动、试车,使冷油在系统 内循环6~8小时。冷态循环中,还要经常打开放气阀门排放残存空气, 观察并记录各点压力表、温度表、电流表等显示情况,注意记录循环 泵电流、进出口压差、循环泵出口压力、有机热载体炉进出口压差等 数据,并检查油泵运行是否平稳,轴承密封是否良好。
拆卸清洗过滤器冷态循环中,系统的各种杂质及热传导液中的残 渣等随着冷油循环,在油泵前的过滤器过滤掉,循环结束后,过滤器 应拆卸,除尽过滤器内及过滤网上的污物。
4、点火升温步骤
1) 将煤闸板提到最高位置,在炉排前部铺20~30毫米厚的煤, 煤上铺木柴、旧绵纱等引火物,在炉排中后部铺较薄炉渣,防止冷空 气大量进入。
2) 点燃引火物,缓慢转动炉排,将火送到距离煤闸板1- 止炉排转动。
3) 当前拱温度逐渐升高到能点燃新煤时,调整煤层闸板,保持煤层 厚度为70-100毫米,缓慢转动炉排,并调节引风机,使炉膛负压接近零, 以加快燃烧。
4) 当燃烧的煤随炉排转动至第二、三、四各个风门时,适当打开 该处风门,使燃烧继续。
5) 当底火铺满炉排后,适当加厚煤层,相应加大风量,维持炉膛 负压2~3毫米水柱。
6) 燃烧调整链条炉排的燃烧调整主要是调整煤层厚度、炉排速 度和鼓、引风机。
a) 煤层厚度煤层厚度适当时,在煤闸板前200毫米处开始着火, 距离挡渣铁(老鹰铁)前400毫米处燃尽,对粘结性强的烟煤应稍薄些, 粘结性弱的烟煤稍厚些。
b) 炉排速度正常的炉排速度,应保持整个炉排面上有2/3火床, 在挡渣铁附近不再有红火。当供热量增加时,炉排速度适当加快,可 使火床延长;供热量减少时,炉排速度适当减慢,使火床缩短。
C)通风量正常运行时,炉排下各风室开度,应根据燃烧情况及时 调整,燃用挥发份高的煤,鼓风量应集中在中间偏前处。燃用挥发份 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