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 /48 开平碉楼导游词开平碉楼,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 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 今天学碉楼导游词篇 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广东省江门市的开平碉楼。“楼”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 但是像这样的碉楼群保存完好的可没有几处,耳闻不如眼见,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广东江门开平市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更是闻名的碉楼之乡, 碉楼的兴起和当时的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文化历史密切相关, 碉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防涝防匪之用。开平碉楼是集防卫, 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体,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在 20世纪 30 年代, 目前尚存 1466 座。这些碉楼是旧时广东华侨为防御盗匪、海外侨胞筹资回乡兴建的。在鼎盛时期达 330 0 多座, 而目前经开平市人民政府的普查, 登记在册的有 183 3 座,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 2007 年6 月 28 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明末清初会出现这么多的碉楼吗?这是因为开平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常有洪涝之忧, 其所辖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 向来有“四不管”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 /48 之称, 社会秩序很混乱。因此, 明朝末期就有乡民修建碉楼, 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开平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土客械斗, 人人自危。此时, 恰遇西方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去开发金矿和建筑铁路, 大批开平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远赴外洋, 开平逐步成为一个侨乡。“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于是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峰期。但是当时的中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 土匪便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 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下,防卫功能显著的碉楼应运而生。碉楼从功能上有居住的居楼,村人共同集资兴建的众楼,还有用于打更放哨的更楼三大类。从建筑上呢又分为, 石楼, 三合土楼, 砖楼, 和钢筋混凝土楼四种, 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碉楼主人的意愿与风格各异的国外建筑式样结合在一起,合成一体。尽管它们在用才风格上都各有差异,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门窗窄小,铁门钢窗,墙身厚实, 墙体上设有枪眼。有的碉楼还顶楼四角还设有“燕子窝”可以对碉楼四周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控制。碉楼顶层又多设有瞭望台,并准备了早期的枪械,发电机,警报器, 探照灯及石块, 铜锣等防卫装置, 从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出碉楼在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防范匪患。碉楼也在不同历史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 /48 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各位游客请看, 这个就是自力村碉楼群, 这个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 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 自然环境优美, 荷塘、瓜地、菜园、果树散布其间, 与十五座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 景色美不胜收。村落布局和谐, 中有石板铺砌的阡陌小路相通, 高大坚固、历经沧桑的碉楼在建筑上配备了钢窗、枪眼等防卫功能, 装饰上充分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欧美风格。而在这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铭石楼,建于 1925 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是方润文,此楼, 楼高 5层, 顶部有中西合并的瞭望亭, 此楼楼身宽大, 外形壮观, 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 内部陈设豪华, 生活设施齐全。看过刚才的自立村碉楼群我们来看看赤坎古镇, 它是一个“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绵延 2 公里的骑楼古街临江而建, 欧陆风情街是古街上最具特色的一段。纯朴的民风, 独特的西洋建筑与石拱桥、骑楼、江上休闲的小舟呈现出岭南集市“小广州”的特色。赤坎镇中的迎龙楼, 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 坐西北向东南, 占地面积 152 平方米, 建筑面积 456 平方米, 砖木结构。东距开平市区 6 公里, 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 公元 1436-1449 年) ,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4 /48 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 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 公元 1522-1566 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选用“迎龙”二字来命名碉楼, 是因为这寄托了期望给村民带来平安, 好运, 幸福之意。根据“开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