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陈思坦42式太极拳演练 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下).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思坦42式太极拳演练 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下).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6/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思坦42式太极拳演练 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陈思坦42式太极拳演练_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下)

右转,身向东南……腰向左转至身向东。同时右拳内旋变立拳,随转腰向前打出……本式有三个腰的动作,先左转后右转再左转。带动拳、掌抡转和前出,带动脚的左右转动。”   其他拳式如单鞭、白鹤亮翅、斜飞式、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如封似闭等,几位大师在他们著述中都非常注意阐述腰的运用。尤其是杨振基教师,他在教学生时经常说:“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并强调,练太极拳不从腰去练,恒久也练不成。全套杨氏传统太极拳套路,其要求腰的动作就多达230多个。      三、关于轻灵松静与和顺自然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既轻松敏捷又圆转自如的一项武术活动。它不尚拙力,“极松软而后极坚刚”,以灵动捷敏和圆转运动为尚。武禹襄《太极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王宗岳《太极拳论》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十三势歌》:“刻刻留心在心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到顶头悬。”杨澄甫宗师《傅著》说:“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滞留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改变,圆转自如。”   以上拳论说明****练太极拳必需松静轻灵,圆转自如,才能有意有气,健身强体,练出真功夫。松静,即身势放松,思想静谧专注,体态自然,中正安舒。只有这样,打起拳来才能周身轻灵,节节贯串。   可是,表演、竞赛套路中的一些动作要领违反了上述拳论旨意和要求。这样打拳就会出现僵硬呆滞、不轻松、不自然的现象。      1、关于“抱球”。   所谓“抱球”,事实上是两腕臂上下相交的一个过渡动作。这个动作在各式太极拳中出现较多。如在揽雀尾、白鹤亮翅、左右野马分鬃、斜飞式、玉女穿梭等拳式中,均屡次出现。24式太极拳运动中的野马分鬃式这样阐述:“身体重心再移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下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88式和42式的这个动作说明也与24式根本一样。因而,“抱球”就成了这一过渡 性动作的“形象化”专用名词。关于“抱球”,早有不同看法和看法。重庆的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理传真》(2004年11月修订第三版)中曾有专论,且阐述详尽。张氏认为“抱球”这个“形象化”的譬如很不恰当,很不精确,主见“还是不‘抱球’好”。笔者颇为赞同张先生的看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功夫在内不在外。它讲求的是精气神,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当然,这是太极拳的高境界。但是****练太极拳,无论如何都必需做到全身松静轻灵,节节贯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切不行僵滞拘谨,鼓劲浮气。所谓“抱球”,不过是某些拳式在出劲前身势与两臂之间的相合和蓄劲的预备动作。这个时候讲求的是:于内必需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于外应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这才符合内家拳的拳理拳法。然而,表演、竞赛套路中的“抱球”恰恰违反了这些法那么。以24式左抱球为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88式说明为“左臂平屈胸前,与肩同高”)。按这个要领去做,左肘势必抬起,且牵动左肩耸起,明显违反“沉肩坠肘”的要求。抬肘耸肩势必使身体重心提高,意气上浮。不仅心、意、气、力不能相合,手、足、肘、膝、肩、胯也不会相随,松、沉自然无法做到。并且,依此要领做出来的动作,“在外形上势必显得拘谨、小气,甚至出现明劲、硬力”(张义敬、张宏《太极拳理传真》第102页)。致使身势与两臂之间不能自然相合,蓄劲也无法做到。同时,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实中的“抱球”(如抱篮球、足球等动作),也并非如此。   下面,让我们看看大师们对这一动作要领的正确阐述(以斜飞式为例):   《铎著》:“两臂向左下环弧,左臂领,右臂随。左臂向内旋,小臂里屈至胸前,掌心向下。右臂环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基著》:“腰向右转至东南偏东,复向左转至东北偏东,带动双手上下翻转。右手向右向下外旋划圆弧至左腹前,手心斜向里向上,成下手。左手向左向右内旋划圆弧至胸前,两腕臂上下要交。”《傅著》“左掌自左向上向右划弧,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手与肩平,臂呈弧形,肘部微坠;右掌自前而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朝上,与左掌相对合抱。”   上面几位杨氏嫡传大师对两臂上下相交(合抱)的语言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意思表达根本一样。依据他们的表述及参看其书中拳照(《傅著》用的是澄甫宗师拳照的临摹图),与表演、竞赛套路的“抱球”相比,有以下区分:(1)一手臂屈于胸前,肘部微坠或小臂稍稍斜向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