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doc

上传人:apanghuang16 2017/5/26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作者:朱学勤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陆本土一个日益严峻的危机,是上下内外的认同危机。为缓解这一危机, 主流意识形态正在退守民族主义, 以图重新凝聚民族的共识。相比过去的空洞教义, 能退守民族主义毕竟是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 民族主义也是一个有待充实的符号,它究竟应该充实以何种精神资源, 方能促进而不是羁绊今日社会的现代转型?在民族发生学层面, 甚至连先有民族存在再有民族主义话语, 还是先有民族主义话语而民族存在仅仅是这一话语的建构产物, 主客观孰先孰后,都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 1)。就解决认同危机而言,我倾向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宪政爱国主义, 其积极方面哈贝马斯本人已有详尽论证, 此处不应由我赘述。本文只能从消极处探讨相对宪政爱国主义的另一种 2 认识:一部分知识分子看到主流意识形态退守民族主义,而且回归传统文化, 即感欢欣释然, 似乎只要回归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即告缓解,民族主义的现代难关亦能度过。我将这样的认识简称为文化民族主义。应该承认,文化民族主义不自今日始,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说“微管仲, 吾被发左衽矣”。但在今天讨论文化民族主义, 较好的切入口也许是明末清初顾、黄、王三大儒痛定思痛的那场文化反思。这不仅因为先秦“夷夏之辨”从零散的伦理言说发展到明清之际, 终于获得完整的理论表述; 也不仅因为此后文化民族主义也出现过几次高潮, 但无论是理性触及的深度, 还是感性诉诸社会动员的力度, 都没有超过这一年代; 还因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藉这一理论发生了最具爆发力的突破, 而恰恰是在这场思想突破中, 孕育了我们今日可以讨论的消极因素。以顾、黄、王为代表的那一时代,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最具原创力的年代。在无外来思想接援的困境中, 那一年代的仁人志士几乎穷尽了在各个方向上能够尝试的突破,诚如牟宗三所言,“断潢绝港, 只差一篙”(2)。所谓“只差一篙”, 是指相距同时代西欧政治思想的突破成就,如洛克的自然法、社会契约论思想。三大儒中, 又以王船山的哲学成就为 3 高。但也是在王船山这里, 中原居民的文化自矜被超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王氏下列论述为例: 人不自畛以绝物,则天维裂矣;华夏不自畛以绝夷,则地维裂矣; 天地制人以畛, 人不能自畛以绝其觉, 则人维裂矣。(3) 视情皆善, 则人极不立, 乃至“自陷于禽兽”(4)。壁立万仞, 只争一线( 5)。这可能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文化民族主义最为彻底也最为极端的论述。孔子言: “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强调中原居民与周围民族文化位势的区别,事关“春秋大义”,即使管仲有违臣德,一士再仕二主,也可以迁就。但到王船山这里, 以“三维”定“人极”,“夷夏之辨”不仅是不同民族之间文明程度的区别, 甚至还是人与无机世界的区别。如此决绝的“夷夏之辨”对于王船山终身不仕老死岩穴,当然有积极的支撑意义,后人应该有悲情的理解。但这样的“春秋大义”,也潜伏下不能正视其它文化的自闭排外心理。在这一方面,顾炎武的文化定位较为平稳。文化强调的重心,不是落在“夷夏之辨”,而是落在避免“亡天下”的社会崩 4 溃。在顾炎武看来, 汉族文化的沦丧比汉族政权的沦丧将具有更为严重的历史后果。“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潜伏的文化优先, 被顾炎武推向一个惊人突破:“保天下”第一,“保国”第二, 甚至可以置后。文化优先在这里一路超升, 直至超脱为臣为士者对王朝正朔的忠诚。顾炎武有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6) 这是十七世纪中国政治思想最可宝贵的突破。为维护这一突破的正面价值, 现代知识分子大都能警惕并抵制对这一突破的歪曲。那一歪曲集中表现在二十世纪现代汉语里, 经常被浓缩为与原意相反的句式:“国家兴亡シ蛴性稹! 倍源吮 3志醯比皇潜匾摹5 诰踔拢偻谝徊闵钊胨伎颊咴蚪衔偌 J韵耄杭词够指囱孜湓猓凑账爸 L煜拢缓笾 F涔闭庖宦呒矗辛街致呒蠊阂唬腋慕ㄋ嫱醭只厝糠牌巍叭馐痴吣敝保欢腋慕艽颖L煜碌奈幕贤凶远鱿帧 G耙恢止谙叭馐痴吣敝保换崮背鲆桓鐾醭只兀豢赡苷跬颜庖宦只兀缓笠恢炙坪趵止郏腋慕ㄊ 5 俏幕岢值淖匀缓蠊科涫狄餐哂邢煞郑档弥室伞?/P 质疑的理由在于文化领域与政治领域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不是相互决定, 二不能相互取代。民族国家的改建当然需要文化资源的支持,但至少不会从文化领域自动出现。相反, 由于将政治认同的条件维系于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还可能出现令顾炎武意外的第三种逻辑后果:只要新朝廷“保国”安定以后,回过头来跟着你来“保”这个文化“天下”,你怎么办?新朝改变文化政策, 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