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2,8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docx

上传人:HShess 2022/6/27 文件大小:2.7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李雪莹 经济学2班 32012030080
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思想,构建了绝对优势理论。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四、库鲁格曼等人对比较优势的分析
1、规模经济的角度
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建立了一个垄断竞争模型,该模型基于自由进入和平均成本定价,将产品多样性的数目视为由规模报酬和市场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内生决定。他们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比较优势是外生给定的,而许多情况下,它是先天获得(内生)的。后天获得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一国在某些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制造业国际贸易中的位。要素禀赋差异和“外部经济”是内生比较优势的源泉。克鲁格曼虽然强调后天获得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但他认为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过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中,生产率落后的国家同样能够保持国际贸易平衡,因为决定贸易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在自给自足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产品多样性数目很小,而贸易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同时如果贸易增加了消费者的需求弹性,那么单个厂商的规模效率也能改进。这样,单个厂商通过规模经济作用确立了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实际上,克鲁格曼在更早时候就提出国内市场规模会影响一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他论述了在几种背景下,具有大的本国市场厂商更能有效利用规模经济从而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出口商通常比内销的厂商规模更大,厂商和产业的规模与出口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人力资本角度
格鲁斯曼和麦吉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国际间的比较优势。他们创建了一个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的国家间贸易竞争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分配对比较优势和贸易的影响。他们发现,具有相对同质人力资本的国家,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之间的互补性特征。此时,当所有的任务被相当好地完成时,要比一部分任务被极好地完成而另一部分任务完成得很差时的有效产出更大。高效率的生产组织要求具有相似才能的人力资本匹配,这在有同质人力资本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的国家,其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技术以人力资本之间的替代性为特征。此时,具有相对杰出人物的公司完成一些任务,而另一些任务由才能相对较低的人组成的公司来完成。那么,对于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特征的国家,如果杰出人物有更大的
比例,将会在对杰出人物敏感的产业中占有比较优势。
五、杨小凯和博兰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
杨小凯和博兰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对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通过运用超编辑的分析方法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