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辛弃疾的“杂文词〞
以诗入杂文,或以杂文入诗,通常称为“杂文诗〞,一般认为,“杂文诗〞的代表作,是聂绀弩先生的“三草〞〔即“北荒草〞、“赠答草〞、“南山草〞〕,不过,这种以近代诗体裁写的“杂文诗〞,与带有挖苦意味的“梨花体〞和“自由诗辛弃疾的“杂文词〞
以诗入杂文,或以杂文入诗,通常称为“杂文诗〞,一般认为,“杂文诗〞的代表作,是聂绀弩先生的“三草〞〔即“北荒草〞、“赠答草〞、“南山草〞〕,不过,这种以近代诗体裁写的“杂文诗〞,与带有挖苦意味的“梨花体〞和“自由诗〞很不一样。诗可以入杂文,词当然也可以入杂文,而以词的形式写杂文,或以杂文的韵味填词,至少在南宋就有先例。春节假期,翻阅?辛弃疾词?,其中有一首“千年调〞引起我的注意。这首词一改这一体裁通常的抒情言志之功能,而写成了一篇鞭挞时弊、嘲讽丑恶的“杂文词〞。词曰: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非常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这首词有小序云:“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蔗庵〞是稼轩先生的友人郑汝谐的宅第,其中坐落着一幢名曰“卮言〞的小阁。这首“杂文词〞既因“卮言阁〞而发,就要对“卮言〞作一解释。“卮言〞出之?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音义?称:“卮器满那么倾,空那么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可见,这种酒器也有前倨后恭的不良习气。词与杂文都属文学作品,自然离不开形象思维。稼轩先生在这首“杂文词〞中通过“卮酒〞、“滑稽〞、“鸱夷〞三种古代酒器和鹩哥〔秦吉了〕、甘草〔甘国老〕两种动植物,嘻笑怒骂,鞭辟入里。.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辛弃疾将“卮酒〞拟人化,指斥官场那些既无信仰又无才能,为了当官,只会俯仰随人,应声附和的丑陋角色,又以“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两句,刻画了这种在势力者面前,笑容可掬、点头哈腰、“是是,对对,行行〞、令人厌恶的行为和作派。常识告诉人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寥寥数语就提醒了此类人物聚在一起时,对势力者竞相巴结、争相献媚、抢着邀宠、比着拍马,而且欣然自得,了无愧色,既可恶又可怜的嘴脸。“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这类角色,像甘草一样,不管感冒伤风,什么病也掺合,什么病也治不了,如同餐盘里的鸡肋,厕所里的土坷,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虽然如此,它在官场中却生活得挺滋润,挺舒适。“学人言语,未会非常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为了戴上更大的乌纱或保住既有的乌纱,这类人没有原那么,没有主见,只会匍匐在上司脚下,先意承旨,鹦鹉学舌,无利不起早,有奶就是娘。而到事变之亟,往往会出卖旧主,另寻新爹,北宋灭亡时的张邦昌、刘豫就是这类角色。时值宋金对立之际,汴京陷落,靖康蒙耻,南宋小朝廷“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东南,不思恢复。辛弃疾为挽救危局,收复失地,两次向朝廷上书,审时度势